“丧葬家族”清明话彼此

2015年04月03日19:10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丧葬家族”清明话彼此

  新华网郑州4月3日电(记者史林静)清明节即将到来,“丧葬家族”成员们济济一堂,聊聊彼此最近的境遇。

  老大哥“土葬”资格老,群众基础好,在民间有很大名声。据传,土葬起源于原始社会,虽然其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因不同民族和地域而产生差异,但其基本上都是保持的原则:死者保存完尸,入土为安。

  不过,“土葬”知道自己快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当老大多年,让我有了一身毛病:铺张浪费、劳民伤财、滥占耕地、有时还会传染疾病。”现在,“土葬”只希望“火葬”和“生态葬”能够快速成长起来,成为“丧葬家族”的顶梁柱。

  其实,二哥“火葬”早已能够独挡一面。从二十世纪开始,火葬逐渐被关注,并在世界各地被提倡。有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的火葬比例大概为53%,美国为41%,英国为73%,日本则超过90%。印度教徒和佛教徒也通常比较偏爱火葬。“火葬”勤俭持家,爱干净,喜欢一切从简,节省了不少开支和土地资源,还不会传播疾病。

  但是,二哥“火葬”也有缺点。有研究显示,火化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颗粒物,对环境有影响。不过,“火葬”污染物的排放量,占全球污染物总排放量的比重较小。所以,“火葬”至今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宠爱度。

  如今,二哥“火葬”有话要说:“当下,‘生态葬’小弟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了。”作为“丧葬家族”最小的孩子,“生态葬”刚被选为“环境保护大使”。他更爱干净,喜欢用“树葬”“花葬”“草坪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让人类的骨灰与自然融为一体。听听“火葬”怎么说:“他也爱追时尚,时不时会出‘烟花葬’‘气球葬’‘太空葬’等各种各样新奇的玩意儿。”

  可是,“生态葬”的成长并不太顺利。由于人们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深,加上宣传不够,多数人不太接受甚至不接受“生态葬”。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生态葬”受热捧,但在大部分地方,他常受冷遇。据了解,推行“生态葬”多年,北京全市生态节地葬的占比不到30%;长沙推行“生态葬”10年来,各种生态节地葬占墓位销售总量的比例还不足10%;山东烟台1621座壁葬,18年来仅卖出600个……这让“生态葬”很委屈。

  “很多人不了解我也不接受我,有时候白送服务都不要。”看来,小兄弟“生态葬”想要被更多的人接受,还需要时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丧葬家族”是人们寻找归宿的精神寄托。当然,“丧葬家族”的兄弟们也都明白,新时期的殡葬必须要突出环保和生态,希望人们能了解他们的心绪。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