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跨越六十七载的承诺:九旬老兵寻找牺牲战友后人
新华网南昌4月2日电(记者余刚)电影《集结号》中,连长谷子地为了战争中牺牲的战友应得的荣誉而四处奔走,念念不忘的是那份难舍的战友情。现实中,也有这么一个经历过抗战和解放战争的九旬老兵,只为一个承诺:帮助牺牲的战友找到他的后人,苦苦找寻67年,终于践行了诺言,告慰战友的英灵。
清明将至,江西高安市荷岭镇吴村,81岁的吴起龙老人领着全家人来到祖坟,祭扫过世多年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给他们带来一个好消息:“我们寻到小叔叔了,你们安心吧!”
时间倒回到1938年,吴起龙老人当时只有三四岁,跟父母和爷爷奶奶在景德镇生活。兵荒马乱的年月,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叔叔吴福龙悄悄地参军,而这一走就是77年,生死未知。吴起龙老人的爷爷奶奶和父亲带着对亲人的牵挂离开了人世,在他们的墓碑上依然刻着这个不知身在何方的亲人的名字——吴继春,这是吴福龙参军前的名字。每年清明,吴起龙老人都会给小叔叔烧些纸钱,因为没有坟冢,就在地上画个圈圈,念着叔叔的名字。
吴氏族人一直未曾放弃寻找这位失联多年的亲人,但茫茫人海,寻找谈何容易?他们只知道他参了军,但并不知道是什么部队。上世纪80年代初,家人曾到高安、福建的台办翻阅档案,也毫无线索。
在千里之外的安徽芜湖,年过九旬的抗战老兵盛孝如也在急切地寻找老营长吴福龙的后人。他要在有生之年兑现一个承诺:找到老营长的后人,告诉他们吴福龙是了不起的英雄。
盛孝如老人说,那是1948年,正值淮海战役,在坚守一个山头阵地时,时任解放军某营营长的吴福龙为掩护战友,身负重伤。盛孝如当时是吴福龙的通讯兵,两人情同手足。
老营长临终前,把盛孝如叫到身边,嘱托他战争结束后一定要找到他的家人。受战场环境限制,盛孝如和战友们就地掩埋了老营长。他清晰地记得是他铲的第一锹土。
战争结束后,盛孝如记得老营长的临终嘱托,想方设法寻找吴福龙的后人,“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给江西的民政部门写信,要找老营长的父母和家人,但当时没有回信,这个事我一直记在心里。”
时光荏苒,年过九旬的盛孝如老人念念不忘的仍是当初对老营长的承诺。今年年初,在当地举办的抗战老兵活动中,他又提到这个有生之年最大的遗憾。在媒体和老兵志愿者的努力下,今年3月份,他终于找到了吴福龙的后人,两家人在芜湖见了面。“老人看到我们就抱着哭,真的就像一家人一样,就像好久没见的亲人那种心情。”吴福龙的侄孙媳梁清秀说。
据了解,吴福龙后人正准备为他设立墓碑,让英雄魂归故里。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