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繁忙的福州港江阴港区集装箱码头。 本报记者 陈 煜摄
围绕港口建设和港城互动型滨海区域经济,福州加快了海洋产业与临海产业的布局,并初步形成了海陆空齐头并进、辐射中西部地区的主体交通网络
阳春三月,海风和煦。在塔吊林立的福州江阴港区集装箱码头上,一艘艘装满货物的集装箱货轮正整装待发,驶往东南亚、美洲地区……
江阴港区的繁忙只是福州港运发展的一个缩影。福州的港口岸线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海域面积达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线总长的六分之一。福州港的四个港区现已建有生产性泊位131个,货运通过能力可达8639万吨,集装箱240万标箱。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454.53万吨,同比增长12.7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223.94万标箱,同比增长13.22%。今年1月至2月,福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8.12万标箱,特别是往年常处于淡季的2月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09万标箱,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地处东南一隅的福州是一座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拓海而荣的港口城市。良好的港口条件,催生了临港工业的崛起。以港区为依托,福州形成了南北两翼临港产业的高地。南翼依托江阴港区、松下港区,重点打造了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粮油食品、海洋重工、电力能源、海洋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海洋工程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北翼则依托罗源湾港区、可门港区,重点发展不锈钢、金属新材料、现代船舶制造、海洋生物能源等高端制造产业集群。预计到2015年底,福州临港工业总产值可达4600亿元以上。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之后,福州市积极融入,提出要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为此,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找准自身在“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中的功能定位。“近年来福州市的项目都是围绕构筑交通交往枢纽、经贸合作枢纽、人文交流枢纽策划生成的,最终目的是要打造基础设施厚实、产业结构优良,经贸和人文交流活络的‘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福州市发改委负责人说。
以港口连接四海,着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交通新枢纽,是福州市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的首要切入点。近年来,福州市致力于海、陆、空港三位一体建设,初步形成了海陆空齐头并进、贯通南北、辐射中西部地区的主体交通网络。在海上,进一步整合了港口资源,积极推进罗源湾、江阴、松下等港区建设,加快构建“一港九区”格局,打通连接东盟、台湾地区、中亚阿拉伯地区的区域性国际航运大通道;在空中,加快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成立福州航空公司,开展第五航权综合试点,力争实现对东盟主要国家城市航班全覆盖;在陆上,加快推进合福铁路、京福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福州港在省内和江西、湖南等内陆地区形成2至3个对接紧密的陆地港,打造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综合通道。
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项目作为支撑。围绕港口建设和港城互动型滨海区域经济为主轴,福州加快了海洋产业与临海产业的空间整合与区域的布局,重点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旅游与文化创意以及游轮游艇五大特色产业。同时,结合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福州市近期已在互联互通、产业合作等方面,挖掘、生成了78个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项目,包括交通枢纽方面20项、经贸合作枢纽方面52项、人文交流枢纽方面6项。其中,有20个项目列入福建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盘子。(经济日报记者 陈 煜)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