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公务员离职潮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初。作为一般的“干部”,大多是因为“学非所用”,或感觉个人能力难以发挥,于是选择辞职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少数人是触摸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脉动而主动选择经商。
1982年,王石丢掉机关干部的身份,到深圳创办公司,成为中国下海最早一批人中的一员。同年,刘永行和自己的3个朋友各自辞去公职到农村创业,从孵鸡、养鹌鹑开始,完成了1000万元的原始积累,并成立了希望集团。
第二次公务员离职潮出现在1990年代初。人社部数据显示,1992年有12万名公务员辞职,1000多万公务员停薪留职。当时市场经济正起步,改革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机会摆在了年轻人面前。有很多人选择离开体制,不过不少人都给自己留了条后路,选择停薪留职。
第三次公务员离职潮出现在2002~2003年。据新华社报道,从2000年1月~2003年6月,全国(不包括中央部委及所属单位)共有10304名科级以上党政干部辞职“下海”。
1999年,中央全国地方机构改革会议决定,市、县、乡政府部门要精简的人数不下280万,这项举措直接影响公务员“下海”的进程。而2000年出台的《个人独资企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也为公务员“下海”创业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一部分年轻干部需要通过下海来释放自身储存的能量。很多人的去向是私营企业和一些私人资本投股的上市公司,尤其在方兴未艾的高科技产业、非公有制企业。
当下,一些公务员也开始选择离职。他们离职的原因包括:公务员系统内部层级分化加大,许多级别比较高的公务员所享受的福利无法覆盖到基层公务员;“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公务员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减少,引起心理落差。
很多人的去向是读研深造、出国留学、去企业、自主创业。3月11日上午,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正式宣布,中国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局副处长薛强即将加入众达律师事务所。
(实习生 阚文琦整理)
(来源:中国青年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