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故宫将首次设定观众日参观上限。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五一节前,每日将限流8万人次。
目前,故宫每年接待游客量在1500万人次,平均算下来一天接待游客量为4.6万人次,并没有达到8万上限。而实际上,到故宫参观的观众喜欢扎堆儿。在客流量曲线图上,“双针一峰”图形非常明显:即五一、十一“两根针”,暑期“一座峰”。一位故宫工作人员说:“暑期,来故宫更多的是看人,参观没有舒适度可言。”
“2008年,我们曾经尝试过限流,但是失败了。当初每年超过8万人次的接待日只有几天,去年已经变成了42天,所以这一次必须成功。”单霁翔说,配套出台的是一系列保障措施和限流疏导措施。
从售票环节开始,随着限流实施,售票窗口外将设置警示区域。“进入区域内的观众肯定能保证买上票,但如果票源紧张时,工作人员会提前预警,避免乘客无效等待。”单霁翔说,“团体尽量实现预约制和网上购票。这样就可以控制大约50%左右的客流何时抵达,与散客不同,团队参观时间大多是在1小时内,所以可以合理安排,错开每天10时到14时的客流高峰。”
单霁翔说,为鼓励公众采取网络预约方式参观,故宫今年还将在进行总量控制的同时,拟推出淡季网络预售全价门票半价优惠政策等,目前方案都已经上报。
此外,故宫将于院内延禧宫开设故宫藏外国文物馆,预计于明年5月开始建设。“延禧宫建有一组中西合璧的库房建筑,是故宫地库建成之前最重要的一个收藏书画的库房。这组中西合璧的院落在故宫建筑群里略显突兀。因此,我们计划将其建成故宫的外国文物馆,至此,中国将拥有自己的外国文物馆。”单霁翔透露。据介绍,故宫藏有大量明清国外进献文物,其中尤以西洋钟表数量最多、质量最优。
相关新闻
大高玄殿开工修缮
今天上午,故宫大高玄殿的修缮工程正式开工。记者了解到,全部修缮工作预计于2017年底完工。此后,大高玄殿将向公众“渐进式”开放。道教文化展、故宫数字馆、市民文化广场……一个周一不闭馆、夜间可参观的紫禁城外故宫“文化站”将给大家带来别样的故宫体验。
此次修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高玄殿回归故宫博物院管理后的首次整体大修。由于长期被当作办公用房,大高玄殿大木结构多已年久失修,瓦面、彩画及台基望柱、栏板、排水龙头等构件损毁严重。同时院内违章建筑乱搭,火灾隐患非常严重,建筑本体险情频发。2011年,故宫对大高玄殿院落内的乾元阁进行了抢险修缮工程,其他各殿宇也纷纷在修缮前做了抢险加固工作。
单霁翔表示,修缮完成后,将对大高玄殿进行展陈布置,并采用渐进的方式向公众开放,“大高玄殿位于紫禁城外部,可以不受闭馆时间的限制,观众将来既能在周一故宫闭馆的时间参观,也能在夜间进行体验。”按照计划,首先在“九天万法雷坛”区域设置数字展馆,利用“数字故宫”的文化成果传播故宫文化。同时,大高玄殿作为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道教宫观,具有浓郁的道家文化色彩,“故宫有42000多件宗教文物,其中15%属于道教文物。”基于此,故宫将在此举办道教相关展览,以恢复历史文化氛围,“首展已决定与武当山博物馆合办。”此外,大高玄殿还将作为“市民文化广场”对外开放。(孙乐琪)
(来源:北京晚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