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锡林郭勒3月31日电 (张玮 乌瑶)31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行署新闻办公室对外宣布称,内蒙古首个生态保护机构——锡林郭勒生态保护委员会成立,委员会将对锡林郭勒草原生态保护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中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全盟土地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18万平方公里,占内蒙古草原面积的四分之一。锡林郭勒大草原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是中国最为完好的天然草原。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域和湿地保护工程、宜居城镇与和谐矿区建设工程等生态保护建设“四大工程”,完成沙源治理面积3127万亩,6133万亩草原实施了禁牧,完成排土场覆土绿化9500公顷,城镇周边、村屯造林绿化7.5万亩,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好转。
锡林郭勒生态保护委员会主任青格勒介绍说,委员会将组织编制锡林郭勒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总体规划,并修订完善各相关专项规划,划定全盟生态保护红线,做到源头把控、全程监督,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逐步实现生态保护建设利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了生态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保证各项决策措施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今年将开展系统的生态资源普查工作,摸清草原、森林、水域、矿产等生态资源现状,建立生态台账,为科学保护利用生态资源提供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资源信息平台,实现生态资源数字化管理;同时,生态委组织环保、国土、住建、农牧业等部门力量,开展生态综合执法,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的综合执法机制,实行常态化的联合执法;并在试点地区先试先行,积累经验,加快建立符合锡林郭勒实际的生态环保体系。
据了解,目前,锡林郭勒盟有草原生态执法人员584人,嘎查牧民管护员1102人,今年又专门招聘1000名农牧区生态防护员,充实基层力量,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形成了盟、旗县市区、苏木镇场、嘎查村四级管护网络。(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