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提速带来中国俄语人才需求增加

2015年03月31日10:48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一带一路”建设提速带来中国俄语人才需求增加

  新华网兰州3月31日电(记者屠国玺)地处中国西北甘肃的兰州理工大学正在新设俄语专业,而目标就是通过培养俄语专业的毕业生,对接“一带一路”背景下向西开放提速所带来的人才需求增加。

  “兰州理工大学申报的俄语专业,已经通过教育部备案,我们将从今年秋季开学时招收30名俄语专业学生。”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育新说,在进行专业申报前,学校对全国多所高校的俄语人才进行了超过半年时间的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东北、华东和西北地区俄语专业毕业生比较紧俏。

  在当前中国加大对外开放过程中,各省对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更加重视,几乎每个地区都在打造相关产业和开展具体进出口业务。利用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西部一些省区面向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出口贸易量增速迅猛,其中俄语人才相对缺乏的问题日益显现。

  “我认为从现在开始,俄语专业的毕业生将拥有可期的前景。”任育新说。

  位于兰州新区的兰石集团,从2013年开始瞄准中亚和俄罗斯市场出口石油钻采机械和炼化设备。兰石集团董事长杨建忠预测,2015年该公司在俄语系国家的订单金额可能会超过3亿美元。随着出口业务迅速增加,公司对于俄语人才和专业外贸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该公司每次和这些国家进行商务谈判时,都不得不从甘肃省一些高校和外办等部门临时聘请俄语翻译人才。这家公司在2014年招聘用人时设置了10个俄语人才岗位,但最终没能招到一个人。

  不仅兰州理工大学,仅在甘肃省,原来就设置了俄语专业的高校也发现了市场的这种需求变化。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教授徐晓荷介绍说,2014年该校俄语专业学生就业状况明显转好,同时招生报名人数也有所增加。按照招生计划,兰大俄语专业每年名额为42人,前几年还常遇到招不满的情况,但去年报名人数超过了计划。

  面对“一带一路”建设提速,不少专家认为,在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中,应该重新考虑加大俄语专业学生数量,并采取定向委培等多种方式和企业市场用人相对接。

  徐晓荷介绍说,尽管俄语仍然在中亚国家通用,但中亚国家独立后,各个国家都独立发展本民族的语言。“可以说,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差距非常大,所以在相关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可考虑将一些国家的本民族语言设立为选修课。”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