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科考进展:南极磷虾有望端上百姓餐桌

2015年03月30日14:53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南极科考进展:南极磷虾有望端上百姓餐桌

南极鳞虾

  新华网“雪龙号”3月28日电(记者白阳) 记者日前从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获悉,经过4年多的快速发展,中国南极磷虾产业从无到有,一条从捕捞到加工的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南极磷虾端上中国百姓的餐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本次南极科考队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及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组成南极周边海域磷虾等生物资源考察与评估项目组,在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的普里兹湾进行了南极磷虾资源声学映像数据采集和15个站位的拖网采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的李灵智介绍说,南极磷虾是地球上已发现生物量最大的单一物种,其总量保守估计可达数亿吨。南极磷虾处于南大洋食物链的中心,是鲸鱼、海豹、企鹅等动物的主要食物。在全球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背景下,南极磷虾有望成为人类未来最大的蛋白质资源库。

  与金枪鱼、牛肉等肉类相比,南极磷虾的蛋白质含量更高,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正因南极磷虾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自上世纪60年代起,苏联、日本、波兰等国率先开始商业捕捞南极磷虾。近年来,挪威引领了新一轮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南极磷虾国际市场。

  中国从1984年首次南极科考起就启动了南极磷虾资源调查,并于2010年首次派渔船进行商业捕捞。虽然中国南极磷虾商业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4年的捕捞产量达到5.4万吨。

  李灵智坦言,尽管中国的南极磷虾产业发展较快,但总体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专业的磷虾捕捞船,机械化水平低,产出效益不高。此外,在磷虾加工产品开发上,经济附加值较高的虾油等深加工产品还难觅踪影。

  “近年来,中国近海渔业资源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发展包括南极海域在内的公海渔业意义重大”,李灵智表示,中国在南极地区的磷虾捕捞活动始终严格按照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南极条约》框架下管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的多边机构)的资源养护要求进行。在尊重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未来或将有更多的南极海产品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的菜谱。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