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明
在云南省曲靖市,近年出现一大批农村文化户,他们洗干净泥手泥腿,扮上妆,穿上演出服活跃在城乡舞台;他们编排歌舞、创作小品,摇身一变成为创作者;他们既愉悦着身心,也充实了腰包,还把市场拓展到了外省甚至东南亚,形成了一个年收入近1.5亿元的农村文化产业。
身边点滴就是最好的剧本
这个春节,曲靖市陆良县农村文化户武国红有点忙。从初一到初四,他的团队共有9场演出,仅大年初一就有两场义演、一场商演。“初八到初十,我们到彩色沙林景区演出。”接下来还要去部队慰问演出,今年已经安排了16场义演。
据统计,在曲靖,像武国红这样的农村文化户目前已发展到1600多户,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是10年前的5倍多。“现在有很多农民靠演出挣钱。”陆良县文体广电局副局长唐绍平介绍,“农村文化户的演出节目有传统舞狮、花灯相声、民族歌舞、方言小品等。这些节目特别接地气,老百姓一看就懂,很受欢迎。”
在师宗县龙庆彝族壮族乡落红甸村,故乡情艺术团正在排练。“这个舞刚刚开始练,还有些生疏。”团长李林峰一边指导演员,一边说,“过年期间,农村喜宴、寿宴多,我们的演出也多。”
“台上正在排练的这个舞蹈,就是我们根据彝族结婚的场景重新编排的。此外,像彝族传统的抹花脸、打磨球和彝族传统曲调等,我们都做了收集整理,再融合到表演中。”李林峰说,他从小受爷爷影响,深爱家乡文化,希望通过演出的方式把渐渐淡化的文化传承下来,并传播出去。
除去彝族歌舞,故乡情艺术团的节目单上还有现代舞和小品。“村里的点点滴滴就是最好的剧本,比如,我们的小品《儿子梦》就是反映农村重男轻女现象的,非常受欢迎。”
当被问到艺术团收入如何,李林峰难掩喜色,“今年一年,全团演出将近260场,工资加提成,团员每月多的能拿5000多块钱,少的也有2000多。”年经营总收入近1.5亿元
“在我们这儿,农村有什么红白喜事,都会组织场演出热闹热闹。专业院团太贵请不起,我们自办的这些艺术团反而有优势。”陆良文化大户许明文说。在他看来,曲靖农村文化大户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关键在于曲靖有传统、农民有需求、农村有市场。
城里的公司庆典、商业促销等需求则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婚丧嫁娶和公司庆典各占业务的一半。”文化户俞寿洪介绍,他们甚至把演出业务拓展到了缅甸等周边国家;而申桄寿成立的陆良正点喜庆公司,还曾与浙江安吉竹博园签订驻场演出的长期合同。
随着曲靖文化户逐渐得到认可,最显而易见的变化是,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据统计,曲靖文化户年经营总收入近1.5亿元,其中年经营收入达15万元以上的就有172户,农村文化户已经成为当地不可忽视的重要经济文化力量。在师宗县,仅竹基乡就有46户文化户,就近解决了1500余人的就业问题,2012年组织演出4000余场次,创收2000多万元,人均创收1.3万余元。
“这些农村文化户,不仅让农民经济上解困,更重要的是精神上解闷。”陆良县委宣传部长刘乔红认为,农村文化户把舞台搭建在群众家门口,如同散落在城乡基层的“文化细胞”,填补了公益文化单位覆盖横不到边、纵不到底,无法为一家一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空白。
(来源:农民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