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软拒绝”企业也是权力任性

2015年03月28日02:26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官员“软拒绝”企业也是权力任性

  ■ 社论

  或许,只有那些把权力当作与企业进行利益交易筹码的官员,才会通过各种方式对企业进行“软拒绝”。想一想,如果心里没鬼,为什么要采取“软拒绝”的方式与企业周旋,与企业之间砌上一堵墙。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政商关系新生态:君子之交,相忘于江湖”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十分迫切地表示,经济新常态下,亟须构建政商关系“新生态”。

  嘉宾们表示,反腐高压成常态,“不敢腐”渐成气候,然而,另一个极端却出现了:为了避免“负责任”、“受牵连”,一些官员对企业家避而不见,或者搞“软拒绝”,从过去的“勾肩搭背”变成了“背对着背”,形成了不接电话、不批文件的“新常态”。

  从表面看,反腐使官员变胆小了、也变谨慎了。但是,事实上,只要认真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凡是不贪不腐、一心为公的官员,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否反腐,与企业的关系都是十分正常的,对企业需要协调和解决的问题,都是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下,最大限度满足企业需要的,从来没有把这一切当作权力、当作交易筹码。因此,企业也非常放心、非常满意。反之,则把政商关系变成了一种权力和利益的交换关系。

  也正因为如此,在反腐新常态下,没有把权力当作与企业进行利益交易筹码的官员,则继续按照现有的思路为企业提供服务,帮企业解决难题。或许,只有那些把权力当作与企业进行利益交易筹码的官员,才会通过各种方式对企业进行“软拒绝”。想一想,如果心里没鬼,为什么要采取“软拒绝”的方式与企业周旋,与企业之间砌上一堵墙。说到底,还是权力思维在作怪。

  专家建议,要消除“没有原则的政治”与“没有道德的商业”,建立新型的政商关系,就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构一套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权力真正关进笼子,不再把政商关系当作是权力和利益的交换关系。

  把权力关进笼子,不让权力到处张牙舞爪,不让权力成为利益的牺牲品,可能还仅仅是一个方面。因为,政府的职能决定了官员不仅不能乱作为,也不能不作为。不作为、“软拒绝”,仍然是权力任性的表现。如果一切能够依法执行、规范运行,就不可能因为反腐而不作为和“软拒绝”。

  而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除了加强制度建设、筑牢制度防线之外,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按市场经济要求界定政府职能、规范政府权力,真正建立起大市场、小政府的格局。只要政府的职能包罗万象,只要政府动辄干预市场,不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企业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政商关系也不可能形成“新生态”。

  就眼下而言,建立新型政商关系,还是要采取治标与治本共同推进的方式。从治标来看,就是要通过设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等,把政府及其官员的权力在清单中固定起来,乱作为要对照查,不作为也要对照查;从治本来看,就是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准确界定政府职能,划清政府的权力边界,把权力关进笼子,把资源配置的权力全部交给市场。只有这样,健康的政商关系才能确立。

(来源:新京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