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开冰周文明
“看好一个项目,但是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看似空洞幼稚的问题,其实代表了很多创业者迷茫的现状。如果把这个难题再进行梳理,也似乎能找到一些办法,找父母筹资、借钱、合伙……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创业资金究竟如何解决是好?如何绕过雷区?向亲人朋友借钱,应该是很多创业者采取的方法。因为找银行,金额大了批不下来,即使金额不大,一般人对政策、手续也不熟悉,审查麻烦,算算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不一定划算。用自己的存款吧,可能又不够,特别是才毕业的大学生和工作年限不长的创业者。
借钱,首先要考虑借多少合适。什么叫“合适”?“合适”就是不要贪多,创业资金5万元和150万元,对于一个初次创业者,毫无区别。假如都倒闭,存活的时间上也差不多。搞不好,5万元那位通过精打细算,反而还撑得久些。创业应该从力所能及的项目开始。
然后还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如果借来的钱都赔光了,你怎么还债?比如你只借2万元,就算亏光了,你去打工一年,就能还上。把这些情况考虑清楚,其实是创业规划的一部分,创业心态准备的一部分。借钱的时候提出还钱的计划,会在亲戚朋友面前更有说服力。
借钱还应该有“合适”的策略。比如,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孩子,家里的经济条件尚可,想向父母借钱,不知道怎么开口。我知道他父亲曾经承诺过以后买房子的钱给他出。我建议他,你可以跟父亲说,将来买房的钱就算50万元,现在我要创业,你就当提前把部分房款给我,我需要20万元。以后最多再找你要30万元。创业成功了,我就可以自己买房了,还加利息把钱还你。失败了,大不了我以后自己挣房子。他父亲听着觉得有理,孩子考虑还算周全,父子两个就开始讨论创业计划。
除了借钱独自创业,不少人选择以合伙创业的方式来减轻创业初期资金的压力。人多力量大,一个出几万,10万元20万元的启动资金很快凑拢。但是请注意,你用了别人的钱创业——虽然只是一部分——你就得面对那个人将会给你带来的风险。你最需要考虑清楚的是,合伙的人数越多,这些人带来的风险也在叠加,那么几个人最适合呢?
笔者通过观察合伙创业的团队,认为一开始最好是两个人合伙。这样的合伙只需要考虑两个人的创业匹配度。什么叫创业匹配度?首先你们两个的能力是不是互补。互补的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否则容易造成内耗和浪费,短板没人能补上,整体能力就会打折扣;其次你们的价值观是否统一;第三,有没有容错能力,出了问题相互指责推诿,所以现在好多合伙创业最后以好友绝交收场。
两个人都要考虑这么多的问题,三个人或以上情况更复杂。A和B两人匹配度高关系好,B和C匹配度高,但是A和C未必合适,可能为日后争端埋下伏笔。
所以我认为一开始,两人合伙比三人好。两人格局能很快地确定下主从关系,如果以后公司发展了,需要引进新合伙人,因为主从格局已定,第三人进入公司也不容易乱。
(来源:农民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