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新媒体时代中国诗歌“春暖花开”

2015年03月26日14:59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中国聚焦:新媒体时代中国诗歌“春暖花开”

  新华网北京3月26日电(记者 章利新 杜斌)三月属于春天,也属于诗歌:3月21日是国际诗歌日,23日是诗人昌耀去世15周年纪念日,26日则是海子的祭日……三月让人无法不谈论诗歌。

  近年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拉低了诗歌发表和诗歌阅读的“门槛”,越来越多的优秀诗歌和诗人便捷地进入大众视野,像余秀华、郭金牛这样的“草根诗人”更是成为媒体“宠儿”。

  “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很适合传播短小的诗歌。我觉得诗歌传播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最早发现余秀华的《诗刊》编辑、诗人刘年说。

  在微信平台,诗歌公共号大量崛起,成为诗歌传播的重要渠道。其中,影响较大的包括“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等。

  据了解,“为你读诗”由20位名人担任联合发起人,走文化精品路线,自2013年6月1日上线以来,已积累100多万粉丝,日均诗歌阅读量超过10万;而“读首诗再睡觉”自同年3月上线以来,如今粉丝已超过30万。

  就连上世纪80年代的民间诗歌刊物《象罔》近期也在微信平台“复活”。刊物创办人、著名诗人钟鸣撰文指出,互联网所导致的新媒介之提速,将切断重组传统媒介,混合而生新的资讯形式。

  他指出,将来,无论你是蜗居京畿的陋巷,还是湖北偏僻的乡村,抑或在欧陆深处……新媒介之象罔,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就能把你极私下的性命文章、诗歌、图片,以及所附带的思绪、眼光,转换为公共信息。

  “诗歌微信平台的出现,确实让诗坛重现了当年如火如荼的兴盛局面。而且,此次兴盛有更为广泛的基础。”《诗刊》编辑、诗人彭敏对记者表示,如今,年轻诗人冒头的机会比以前多了。

  作为国家级的大型诗歌刊物,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诗刊》同样于2013年7月开通自己的微信公共号“诗刊社”,如今拥有约6.6万名粉丝,比纸质《诗刊》订阅量高出数倍。

  正是这个诗歌微信平台最早推出了诗人余秀华,并点燃了整个热潮的第一把火。

  去年9月,《诗刊》重点推出余秀华组诗《在打谷场上赶赶鸡》及其随笔《摇摇晃晃的人间》;去年11月10日,诗刊社微信平台以“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为题推出余秀华,短短几天阅读量就飙升至5万。

  此后,余秀华便席卷整个朋友圈,成为一个文化事件。前不久,余秀华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结集出版,据报道春节前就加印了4次,销量突破10万册。

  刘年表示,我们的纸笔在进步,发表渠道在进步,语言和思想在解放,写作人口在成百倍地增加,还有全世界经典作品供我们借鉴,且这片大地上从未缺少过天才。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正处于一个诗歌写作的黄金时代。”在刘年看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诗人回归大众,回归现实,回归传统,回归内心。诗歌终于和百姓日常的口语吻合了。

  郭金牛是新媒体时代诗人的另一个典型。3年前,北京文艺网通过诗歌评选活动发现了生活在深圳的这位农民工诗人,如今他的诗作和故事在海内外广为传播,甚至登上了《纽约时报》。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网络的放大效应,郭金牛让更多人关注到他所代表的底层工人诗歌群体。今年2月,18位来自天南海北的打工诗人被请到北京,一场工人诗歌研讨会暨朗诵会专门为他们举办。

  “诗歌要真正地实现‘黄金时代’,还要看诗人在社会上,是否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刘年说。

  著名诗人杨炼则更关注诗歌本身。他对记者说,无论海子,还是余秀华,在媒体传播中很容易只剩下被大众消费的故事,这就远离了诗歌本身。“诗歌是古老的艺术,在新媒体时代它的繁荣依旧需要大量诗人甘于寂寞,辛勤写作。诗人只是写诗的人”。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