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绿皮书中提到,北京市区居民中等殡葬消费的公墓消费占整个殡葬消费的87.5%,公墓消费较高,目前,北京地区的殡葬消费平均达到约42837元,而市区居民达80000元。
报告指出,公墓消费成了压在居民心口的不能承受之重,急需有相应的举措来缓解。殡葬消费分为两部分,殡仪消费与安葬消费:北京地区居民的平均殡仪消费为15193元,其中市区居民平均消费约为10000元,郊区居民平均消费约18000元;平均安葬消费则高达27644元,其中市区平均消费为70000元,郊区平均消费约为4750元。两项费用合计,目前,北京地区的殡葬消费平均达到约42837元,而市区居民达80000元。
报告撰写人分析,墓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为,土地资源稀缺,土地价格过高,公墓需求不减。报告建议,适量新增公墓,科学、合理规划现有公墓,以新建生态节地葬方式为主,新建小型墓为辅,杜绝超大墓和豪华墓的存在,对节地生态葬加大政策引导。
报告的数据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和房价高一样,墓地价格高触碰到了社会的敏感神经,网友留言大多在吐槽现在丧葬费用过高,直言老百姓“死不起”。
回应
殡葬基本服务政府保底 个性化殡葬由市场调节
市殡葬系统一位相关负责人昨天下午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不太清楚8万这个数据是如何调查测算出的,但有可能高价的豪华墓算进去拉高了平均水平,得出的均价数据会让人以为每个人最少都得这么多钱,很吓人。他介绍,目前市核心区的墓地也就八宝山人民公墓,而这里的情况比较特殊,难进去的原因不是价格高,而是这里几乎没地了,就是在这块很多人心目中的风水宝地,也有万元墓,据他了解,其他的普通墓地也没到七八万元这么高。而在郊区,也同样有万元墓地,“可能豪华墓大墓的价格拉高了平均价格”。
针对丧葬价格高的情况,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此前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这是由于殡葬的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行为没理清,政府部门对殡葬必不可少的环节,如火化等,按照基本公共服务类别提供群众负担得起的服务,对于一些个性化并非必不可少的殡葬服务环节,由市场来定价。昨天上午,民政部事务司司长张世峰表示,“死不起”现象与社会文明是相悖的,殡葬本质上属于公共服务,而不是市场配置。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此的投入,另外一部分选择性殡葬服务,可以由市场来承担。
(来源:北京青年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