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凌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的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对12个货柜的进口葡萄酒进行查验、检测抽样和清关工作。上午10点,这批价值2000多万元的货物顺利通关,入驻园区进行保税展示。
这样高效的工作效率得益于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内实行的“7×24”小时报关、查验、放行一站式、全天候服务的创新机制,区内企业进出口货物经预约均可享受每周7天,全天24小时的海关服务。
2012年7月25日,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封关运行,成为国内首个扩区成功的综合保税区。2014年,双流园区实现产值390.0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85.81亿元,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63.4亿美元,其中出口46.7亿美元,进口16.7亿美元。如今,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进口商品展销中心可以买到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上千款进口商品。
近几年来,成都突破区位限制,由内陆城市转变为开放前沿,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的杠杆效应和配套的交通建设功不可没。
综合保税区海关负责人代岷告诉记者,综合保税区所实行的“境内关外”运作模式对国内外企业都有不小的吸引力。外国商品存入综保区,可以享受“免证、免税、保税”的优惠政策,只需交纳少量存储费用而不必缴纳进口关税,而且还能自由出口;国内货物入区则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区内企业间货物交易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及双流园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目前已吸引英特尔、富士康、德州仪器、戴尔、纬创、仁宝等世界500强企业入区发展,投资总额超过35亿美元。
据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邓继华介绍,成都市目前借助综合保税区探索发展自贸经济,利用先发优势在西部地区形成引领示范效应,已培育了综合保税区内加工制造、维修检测、物流仓储、国际中转、离岸金融等产业和人才,为承接产业转移制造了条件。(经济日报记者钟华林 通讯员 吴天昊)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