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早晚温差大蔬菜管理需注意

2015年03月25日04:33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春季早晚温差大蔬菜管理需注意

  调控温度

  早春温度变化大,管理以合理控温为主。要通过合理放风调节室内温度,茄子、辣椒等蔬菜白天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8℃~30℃、夜间14℃~16℃;番茄、西葫芦等蔬菜要控制在白天25℃~28℃、夜间12℃~14℃。番茄棚内温度上升到28℃左右时开始放风,一般采取放顶风,随着外界气温逐步上升而逐渐加大通风量。下午4~5点以后外界气温下降前,及时覆盖草苫,以确保棚内温度始终维持在适宜蔬菜生长的范围内。中午棚内气温不高或白天刮大风时一般不要放风或少放风。一旦出现雨、雪或大风降温天气,要采取必要的临时加温措施以防温度过低,但也应防止夜温过高,以免造成秧苗徒长。后期温度过高时可采用放前底风,当夜间最低温度达15℃以上时,不再盖草苫,昼夜通风。

  科学浇水

  早春由于外界气温较低,温室内通风量小,因此管理中应注意浇水的时机、时间、频率和浇水方式。温室内地膜覆盖栽培的,浇水最好采用膜下暗灌或者滴灌,浇小水为主,不能进行大水漫灌。

  浇水时间要看天气而定,保证浇水后有2~3个晴好天气。一天中应尽量选在晴天上午,浇水量要根据天气、植株生长状况和土壤墒情而定。早春浇水不必太勤,以防湿度过大导致病害的发生和蔓延。3月中下旬后,随着温度升高,植株生长加快时,可适当加大灌水量和次数。一般在浇水后要封闭棚膜,提高棚内温度,待地温上升后,再及时通风排湿,有利于植株健壮生长,抑制病虫害发生。

  防风

  春季风多、风大,并且还可能伴有沙尘暴,所以,做好防风工作,保护棚膜和骨架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遇到风力级别较高的大风天气时,如棚膜紧固不牢,常会被大风撕毁。为此,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在大风来临之前,固牢棚架,固紧压膜线,检查棚膜有无破损处,发现问题,及早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改善光照

  一是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在棚内温度得到保证的条件下,不论是晴天还是阴天,草苫都要尽可能的早揭晚盖,以尽量延长棚内蔬菜的见光时间;二是保持合理的群体结构。进入生长中后期的温室蔬菜,应做好整枝、绑蔓工作,提高光能利用率。并及时摘除老叶、黄叶、病叶等,减少养分消耗,防止病害蔓延。

  及时追肥

  在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的同时,结合浇水每7天左右冲施1次化肥(黄瓜可3~5天冲施1次)。追肥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适量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提高品质。在进行根施的同时,可采用叶面喷肥,如喷施0.2%~0.3%的尿素液或磷酸二氢钾溶液。

  病虫害防治

  随着温度的升高,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也将普遍发生。对各种病虫害的防治要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要注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蔓延。郑飞

(来源:农民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