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治标有办法 治本靠大家

2015年03月24日08:13  
 
原标题:土壤污染:治标有办法 治本靠大家

  春耕开始,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朱家井村郝亚妮将三四百斤大豆当肥料施到4亩姜田里。为何将大豆“喂”给姜田呢?原来,由于多年过度施用化肥,农田土壤退化板结,单产直线下降——从亩产1万来斤下降到6000斤。为修复地力,近几年农民们只得给姜田“喂”大豆。

  近年来,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去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污染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公报认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像湖南长株潭地区,通过大气沉降,每年输入土壤中的镉,每公顷达13.8克,占所有外源输入的86.8%。再比如我国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4100万吨,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超过330万公顷,这些都在严重污染着土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专家吴平说。据调查,目前我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5000万亩左右。以大型重污染企业、工业企业遗弃污染地、各类废弃物堆放场、大型采矿区以及工业园区污染为中心,存在着若干土壤污染严重的局域点。“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呈转移扩散之势,出现了由工业向农业扩散、城区向农村蔓延、地表向地下渗透、上游向下游转移、水土污染向食物链延伸的趋势,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已刻不容缓。”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陈世宝说,污染土壤修复是一项世界性课题。过去几十年间,各国纷纷出台土壤修复计划,我国近年来也实施了一些土壤修复研究项目。目前,国际上已形成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综合使用以上手段联合修复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推广难度很大,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还得靠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以保护土壤免受污染。

  首先,修复被污染的土壤,经济成本往往非常高昂。据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估计,我国全部治理被污染的土壤,资金成本可能需要几十万亿元。由于治理成本过于高昂,正在制定的土壤保护法只得侧重于采取保护性预测措施。其次,目前很多修复办法,虽然效果较好,但效率极低,历时非常漫长,受制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大面积推广并不现实。此外,有的修复技术,虽然效率较高,历时较短,但推广难度大,在大区域内使用效果欠佳。(经济日报记者 黄俊毅)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