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日前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实施,该试验区的建设,对于探索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新路径,带动赣南原中央苏区整体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瑞金、兴国、于都三县(市)属罗霄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受发展基础薄弱、长期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瑞兴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非常滞后,目前有60余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25.5%,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研究设立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当年7月,赣州市正式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设想将瑞兴于试验区建成“老区中的经济特区”、“特区中的试验区”。
《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日前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实施。试验区覆盖瑞金、兴国、于都三县(市),规划区面积8556平方公里,2014年末总人口230万。
《规划》课题组成员、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说,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借鉴了福建平潭、深圳前海等国家级试验区的经验,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确立的战略定位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扶贫攻坚的先行区、全国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区、贫困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创新区、南方丘陵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
赣州市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俊东说,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建设面临四大机遇:一是国家大力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赣南群众大力弘扬苏区精神,负重拼搏、奋发图强,为试验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二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为试验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试验区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等方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四是闽东南、珠三角等沿海地区部分产业加快向内陆地区转移,为试验区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根据《规划》,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的建设将在产业振兴、扶贫攻坚、城乡统筹、开放合作等领域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出一条贫困地区实现经济振兴的新路子。
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主要经济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建成;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经济日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