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嚼越有味的“中国经济新常态”

2015年03月22日04:16  
 
原标题:越嚼越有味的“中国经济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已成为国际经济界人士的“炙热”话题。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经济峰会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一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参加了很多年,每次都感到非常激动”,是开场白,也是大实话。这位美国经济学家年年带来有深度的研究。在2013年的发展论坛年会上,《经济日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当时,这位经济学家清晰地表述,“中国经济正进入历史性转折期。我相信中国经济增速仍可维持在7%左右的水平。需要强调一点,继续维持7%或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是第一位的,首要的是要看质量。”他今年初发表的《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再次引发关注和争论。在本次论坛上,他做了长达20多分钟的演讲,“如果中国能够做好的话,我觉得是能够保持7%这样一个新常态增长率的。”斯蒂格利茨的观点鲜明而不动摇。

  老朋友还真不少。史蒂芬·罗奇,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发展论坛举行了16届,他参加了15届,不可不谓之“老朋友”。他这次带来了新书《失衡》,而他在本次论坛上发表的“‘新常态’就是下一个中国”的言论,在网络上已被热转。

  还有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他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是通过到中国许多地方实地调研亲力亲为的。他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排序说起,谈了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理解,认为“经济波动太大了不叫常态,常态是中国要努力实现的一个目标”。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保罗·罗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谈起中国经济新常态,这些大教授有数据有模型有比较,研究颇深。

  而企业界人士比经济学家更为关心“中国经济新常态”。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山姆·威尔士颇为“谦虚”地表示,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企业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速的确在放缓,但还是在增长,增速的放缓仍然是在创造巨大的经济增量,中国的经济正在进行转型,也会变得更加稳定和可持续。

  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赵国华,是本届论坛的外方主席,“我期待着在此论坛上与大家齐聚一堂,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要义,积极探讨,共同努力,以期为各方带来积极影响!”他认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将是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及全球繁荣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聆听论坛,脑力激荡,“中国经济新常态”俨然一门“新学科”,而其背后的支撑,正是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伟大改革实践。

  观经济大势要用“大逻辑”。要探寻“中国道路”,还真不能不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作者:陈学慧 原文刊载于经济日报3月22日第四版)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