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用数据证明中国城市化非常成功

2015年03月21日16: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美国学者用数据证明中国城市化非常成功

  图为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保罗-罗默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婧 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1日讯(记者 李婧)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于今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经济网对会议进行了全程报道。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保罗-罗默出席了分论坛"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主要影响因素,就转型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问题发表了演讲,他引用数据阐释了中国的城市化非常成功。

  以下是全文实录:

  我用一些数据说明中国的城市化非常成功。正如刚才所讲,也许我们想当然,需要思考一下有些地方的城市做得不好,可以跟中国对比一下。我告诉大家,中国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是一些国家的数据,比如中国在1965年、美国在1990年的数据。我在这里给出的数据是人均GDP的状况。纵轴是城市人口的比例。

  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术语,叫做城市收入系数。如果人均收入翻番,住在城市的人口比例是多大。这个图片当中显示,如果城市收入翻两番,城市人口的系数是12。

  基本的问题是各国的差异情况,是不是富裕国家的城市化率更高。回答基本上是肯定的。这是2010年的城市化率和收入情况,系数是10。

  1955年到2010年的区间,在一个国家之内也是这样。低收入的或者是增长快的国家,横轴是人均GDP在50年当中翻番的情况。增长慢的国家的模式不太一样。在人均收入增长2-3倍的国家,城市化率比较高。一共有两方面的证据,说明如果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国家想扩大人口比例,人均收入就需要翻番。

  在这里对两个国家进行对比,韩国和中国。在1955年到2010年这段期间,韩国是灰色的曲线。当然,各个国家的数据不太能够相比较,因为城市化率的计算方法不同。在1985年以前,城市人口的比例没有太大变化。1985年以后,城市系数增长到12,曲线的长度显示一个国家的进展程度。韩国从较低的城市化和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较高的水平,中国也是这样的情况。1985年之后,中国和韩国的发展趋势也是一致的。

  这是所有国家和城市的平均数字。美国的曲线比较短,因为它是在技术的前沿,收入比较高,增长比较慢,收入没有办法像中国、韩国那样翻番。

  如果大家看看其它国家,比如巴西和印度。这些国家好像偏离了曲线,巴西的城市人口增长非常快,快于收入增长。巴西政府虽然建了城市,但这些城市无效,都是非正规的城市,缺乏基本的城市规划,城市运作很没有效率。印度最近取得的成绩很令人惊讶,人均收入增加了,但城市化率却没有提高,这好像是不可信的,今后肯定会加大城市化建设。中国的曲线是可以持续的,其它国家好像没有持续性。

  如果中国继续朝着美国的方向发展,下一个问题就是速度会有多快。我给大家提供两个假设,一个是增长率高。随着中国已经赶上其它国家,增长率会降低。假定中国2050年的增长率是3.5%,中国的人均收入会是这样一种情况。这是100年的预测;另外一个情况是中国维持现有6%的水平,而不是3.5%,一直到2050年都是这样。如果之后还是这样的话,那么就会超过美国,就好像美国超过英国一样。我预测到2050年也是可以考虑的情景。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到2050年的城市化率是什么样的情况?如果中国维持6%的增长,或者是3.5%。如果是这样的话,城市化率都高于联合国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高于联合国预测数字的2-3亿。根据这两种预测,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城市人口都会大大增加。如果城市化是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中国就需要继续按着城市化的道路发展。

  欧洲的城市有足够空间让所有人居住,而中国还需要继续城市化。这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首先对城市空间的需求更大。伴随着人们变得越来越富裕,对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有更宽敞的办公室、更宽敞的家庭和娱乐空间。所以人均的空间面积将持续上升,伴随着人口收入的增长,将不断出现这种情况。而且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也会不断增加,城市空间的需求将会很大,而且将会非常大。

  如果没有足够的对于需求的满足,那会怎么样呢?我们将会看到房地产价格将会上升,在很多地方这可能会带来比较剧烈的城市冲突。因为年轻人可能买不起房子,而又无法找到居住的地方。所以中国会在两方面面临挑战。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增加城市面积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错,一直在持续建设新的房屋,未来也将维持一段时间,以满足城市人口对空间的需求。欧洲的经历已经告诉我们这一点。

  我为什么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好于其它国家呢?是因为有些个人能够享有这样的权力和权威,做出有关城市发展的决策。有些城市规划设计者,也会有一些个体通过城市的规划设计来展现他们的意志,特别是把农村田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过程中。虽然有些矛盾,但总体而言这样的土地转变能够满足城市人口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另外,也可以避免巴西那种无规划的利用土地情况的出现。

(来源:中国经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