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暴雪, 与中国排放何干

2015年03月19日06:24  
 
原标题:美国暴雪, 与中国排放何干

  眼下已是3月,美国部分地方却依然冰天雪地。“中国污染可能导致美国冬季寒冷多雪”,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近日以此为题报道,认为波士顿“末日暴雪”和纽约、华盛顿极寒天气与中国空气污染有关。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隔着半个地球,中国污染真能“威震”美国天气吗?对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局专家。

  专家表示,常年冬季美国受地形、“大湖效应”和稳定的强大低气压带影响,容易出现低温和暴风雪。去冬以来美国暴雪频繁主要是极地冷气中心偏向美国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偏强造成的,与我国空气污染没有直接关系。

  美国暴雪频发缘于地形气候特征

  美国刚刚度过一个难忘的冬季:暴风雪频繁,部分地区积雪突破纪录。截至3月2日,波士顿累计积雪达2.6米,超过了冬季历史记录。

  “造成2014/2015年美国冬季暴风雪活动频繁、强度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给出了明确回应,一是极地冷空气中心偏向北美地区,大规模极寒冷气团堆积于此,并源源不断向南扩散。同时,北太平洋东部海温偏高导致太平洋东部高气压加强,使得北美上空大气环流波动幅度加大,利于冷空气的向南爆发,从而导致气温偏低;二是受大西洋西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输送到美国东部的东南暖湿气流偏强,与向南爆发的冷空气频繁交汇,形成了强降雪。

  事实上,这样难忘的暴风雪事件在美国的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即使在中国空气状况良好的年代也曾发生过。“自1895年有系统观测以来,美国地表平均气温上升了0.7℃至1.1℃,20世纪70年代后,气温上升幅度尤为显著,年均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4.3毫米。其中,美国中西部、大平原地区、东北部和阿拉斯加的年均降水量在近几十年内都呈现增加趋势。正是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美国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强度和数量显著增加。”周兵说。

  另外,受地形和气候系统影响,美国冬季本就易现低温和暴风雪事件。周兵说,美国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冬季上空稳定维持着强大的低气压带,从而有利于中高纬度的冷空气迅速南下。同时,美国东部五大湖区存在“大湖效应”,冬季极地气团南下经过湖面时,温度极低的空气与相对温暖的水面接触交汇从而形成降雪。

  东亚排放对北美影响非常有限

  从网络流行的说法来看,有美国专家认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燃煤所导致的大量白色排放物吹向东面,与太平洋上空的风暴相遇,而这些风暴可能对美国冬季气候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排放的污染物对美国暴风雪是否有影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龚山陵介绍,国际权威机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下属的大气污染物半球传输特别工作组通过多模式和观测研究,于2010年完成的评估报告《洲际传输评估报告》指出,东亚的排放对北美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

  通过多模式模拟研究发现,当东亚地区的气溶胶及前驱气体排放减少20%的时候,北美的地面气溶胶浓度也就降低了10±7ng/m3的范围。从统计意义上讲,也只有1.3%的东亚气溶胶能够从亚洲传到北美,这是由环流的特征和气溶胶的生命周期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中国排放的污染物与美国暴风雪天气没有直接关系。(经济日报记者 杜 芳)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