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后,考研还是工作?

2015年03月19日05:25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本科毕业后,考研还是工作?

考研学生最关注什么?(上图)

  学历提升后收入有优势吗?(下图)

  本科毕业后,考研还是工作,一直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如果选择考研,学校如何选?如果选择工作,三年后和研究生收入有差距吗?数据给你答案。

  读研的本科毕业生选择院校时会有哪些考虑?来自麦可思的调查发现,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读研人群选择研究生院校时最关注的因素是所学专业的声誉(41%),比2012届高了6个百分点;其次是学校的牌子(22%),比2012届(24%)略有下降。研究者认为,这或许说明学生对专业的学术性关注度正在提高。(图1)

  那么,学历提升的毕业生是否在收入上有优势呢?研究者发现,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学历为硕士的人群(即本科毕业后三年时间内完成研究生学业并投入工作的人群)月收入为5792元,学历仍然为本科的人群月收入为5983元。可见,提升学历并没有给2010届毕业生的月收入带来明显优势。(图2)

  读研后就业,除了收入优势不明显,不少学生对如何就业、去哪里就业也并不明晰。不只是中国学生,外国学生对此也显得准备不够充分。

  美国研究生院联合会和教育考试服务中心近日发布报告称,只有38%的在读研究生认为,他们在读研前获得了充足的、关于未来职业选择的信息。即使能够在读书期间补上这一课,73%的学生也倾向于寻求任课教师和学术顾问给予他们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指导。但不少学校就业课程有限,而教师通常只了解自己的职业轨道,对学术以外的就业途径知之不多,这使得学生接收到的信息有限。研究认为,一些希望通过考研寻求更好职业发展的毕业生,最好在入学前有充分的思考,一些“别人读我也读”“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来读研”的本科生可能直到毕业依旧迷茫。

  另一个成为研究生从校园通往职场道路上的障碍是,高校缺乏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能力和技术需求的了解。研究者认为,研究生普遍缺少商业环境或社会环境中的必要技能,如团队精神和解说能力。由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高校并不了解,高校自然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培养研究生,并为他们提供恰当的就业指导。

  (数据来自麦可思)

(来源: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