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3月17日电 (记者 陈静)今后,问诊中医的患者或将接受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搭脉诊断,不同人的脉象识别将变得精确。
上海数学中心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冯建峰17日透露,复旦大学许田团队正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中医人工智能机器人,不仅将原本依赖于医生主观判断的中医把脉诊断技术精准化,还利用其深度学习能力来分析名中医积累的经验信息,使中医宝库在高科技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冯建峰透露,根据计划,明年3、4月份间,“中医一号”将面世。
在复旦大学刚刚结束的东方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表示,类脑计算和人工智能研究是即将启动的“中国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以阐明脑的工作原理为目标的脑科学是本世纪全球最重要的科学前沿领域之一。2013-2014年,美国、欧盟和日本先后启动了大型脑研究计划。在中国,脑科学研究已被列为“事关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脑计划”正在酝酿中,不久将启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表示,认识脑的奥秘是对人类的终极挑战,脑科学的发展,对脑疾病的防治、信息和智能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他透露,“中国脑计划”将从认识脑、保护脑和模拟脑三个方向展开研究,逐步形成“一体”(脑认知原理的基础研究)“两翼”(脑重大疾病、类脑人工智能的研究)的研究格局。
复旦大学方面告诉记者,在东方科技论坛上,来自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产业的6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类脑人工智能”,从脑科学的基础研究,类脑人工智能的软、硬件实现,以及类脑人工智能的社会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专家们还就新一代人工智能在疾病辅助诊断、新药研发、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公共安全、金融投资与风险调控、医学影像等产业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当日采访中,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专家马兰告诉记者,上海市政府已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列为该市重大科技项目,成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重要举措。复旦大学方面亦牵头联合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及中科院研究所,成立了“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推进脑科学研究和转化应用,积极推进和参与“中国脑计划”的实施。
据知,上海市政府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启动的“脑科学与类脑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围绕类脑人工智能研发与产业化核心,实施多项任务,包括,构建科学大数据和脑模拟平台;研发类脑人工智能软件系统等。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