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环保组织启动中国首次“万里护雁”公益行动

2015年03月17日15:07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民间环保组织启动中国首次“万里护雁”公益行动

  新华网长沙3月17日电(记者史卫燕)随着一批装有定位追踪器的雁鸭类候鸟在中国鄱阳湖和洞庭湖陆续开始北迁之旅,一场名为“跟着大雁去迁徙”的大型环保公益行动15日在这两大淡水湖启动,考察队伍将跟随大雁脚步到中国北疆直至护送候鸟出境。

  活动由长期关注候鸟的民间环保人士发起,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保护地友好”体系、“让候鸟飞”公益基金等机构联合主办。考察分西线、东线和实时追踪线三条线路,西线从湖南东洞庭湖至内蒙古呼伦湖,东线从江西鄱阳湖至吉林珲春敬信湿地,预计历时17天,跨越14个省份,往返总里程超过2万公里。

  据主办方介绍,这是中国规模最大、参与者最多的一次候鸟与湿地保护全国性公益行动,也标志着卫星跟踪、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中国候鸟保护工作上首次展开大规模应用。

  近年来,候鸟正面临盗猎和栖息地破坏的双重伤害,尤以后者更具毁灭性,导致无数迁飞候鸟无处落脚和觅食。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赵启鸿表示,此时正值候鸟迁飞的关键时期,而雁类是东洞庭湖最常见的鸟类,其中小白额雁占全球越冬种群的60%以上,但随着经济社会活动加剧、栖息地的丧失,间接导致了越来越多候鸟非自然死亡。他表示,希望活动从两大淡水湖区出发,辐射至全国各保护区,让人们关注候鸟保护。

  据了解,本次集中放飞的雁鸭类候鸟携带有微型追踪器,可采集大雁迁飞时的经纬度、海拔等位置信息和速度、航向等运动状态信息,还可采集温度、气压、湿度、光照等空间环境指标和心跳、体温、呼吸等动物生命指标。

  据悉,此次考察团队不仅将对雁群迁徙全程进行跟踪记录,还将沿途考察候鸟栖息地的现状和保护状况。此外,还将联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对大雁迁徙规律和栖息地保护策略等展开研究,并将此次考察结果通过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平台与网友展开密集互动,以达成公众环境科普教育的目的。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