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倪元锦、姬少亭)“数码相机、尿不湿、笔记本电脑……这些日常用品司空见惯,却要感谢美国‘阿波罗’计划。那次太空探索,带动了3000多项原始创新发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徐世杰说。
这位导航与控制系主任在谈到“创新”时说,中国需要“两弹一星”级别的大型太空计划,选择人迹罕至的星球,以拉动原始创新,而非仅着眼于集纳成熟技术实现“人有我也要有”太空探索。
“科技‘专项’着眼点多是实现当下具体目标,而大的‘计划’则可能是持续几十年的探索未知,既有政治意义,也有科学目标,又能够牵引原始创新技术的发展。”徐世杰说。
他认为,美国探索火星多年,“好奇”号探测器已在火星表面、“机遇”号探测器工作超过十年,具备在火星表面着陆的成熟技术并转为民用,没有太多原始创新空间留给中国。
“但是探索金星不同,太多有待新技术破解的难题。前苏联曾在金星表面着陆过五六次,探测器最长仅工作127分钟,因为太热了。”徐世杰说,这颗仅有地球上黄昏时候光照强度的行星,表面温度高达500摄氏度,大气层浓厚且呈酸性,大气压是地球的90倍,若要在金星表面着陆探测甚至巡游探测的话,需要耐高温、耐高压的新材料,原始创新空间大。
徐世杰认为还有两个“梦想”的星球,一个叫“泰坦”的土卫六,另一个叫“欧罗巴”的木卫二。
土卫六有稠密的大气层,表面是超低温的甲烷海洋,欧洲“惠更斯”探测器曾成功在土卫六上着陆,但仅存活了30分钟,保温性能不好,信号受冻无法传输。徐世杰说,这将需要新的通讯、航行、导航等技术。
木卫二拥有几十公里厚的冰层,下面是液体海洋。他将这颗星体看作“太阳系里最值得探测的”,因为海洋液体的介质还不清楚,海洋下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土卫六和木卫二的太阳光照每平方米只有50到60瓦,远低于地球的1350瓦,太阳能帆板作为能源是行不通的,恐怕需要核聚变,这对能源技术提出要求。”徐世杰说。
在他看来,太空探索并非仅为满足科学家好奇、也非仅局限于科学发现,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投入太空探索的“红利”在于牵引技术发展,并最终为民所用。
他建议,中国制定三十年甚至四十年的科学规划,逐步安排。这一系列动作将撬动大量原始创新,大大促进中国低温技术、能源技术和导航技术的发展。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