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熊争艳、徐硙、吴雨)12日下午,政协分组讨论两高工作报告,多个界别的委员都谈起“呼格案”,并从制度建设、理念更新、提高良知等方面对防止冤假错案建言献策。
“如果秉持‘无罪推定’理念,肯定会严格审查证据,哪还会出现呼格案?”
教育界41组讨论会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邸瑛琪委员发言时连发几问。
“这次两高工作报告,都承诺要完善防止冤假错案出现的制度性问题,我非常赞同。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理念,长期以来铭刻在大家头脑里的是‘有罪推定’。”他接着说,“防止冤假错案,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是旁观者。只有通过每个人理念的更新,才能使整个社会建立包括‘无罪推定’在内的法治理念,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法治生态。”
冤假错案,可以终身追究责任吗?
在民建中央界别讨论会上,民建中央副主席李谠委员说:“我们都很关注内蒙古的‘呼格案’,不能把别人生命当儿戏,应该严加追究制造冤假错案的人。
李谠说,现在错判的成本太低,只有让错判付出代价,才能让司法工作者重新掂量手中的执法权力。
“像呼格这样的冤假错案十几年后才浮出水面,给家庭带来多大伤害?司法工作者应认真履行法律职责,对违法分子要严惩,但一定要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出冤假错案。”工商联界别讨论会上,北京市副市长程红委员说。
程红拿起最高检的工作报告,一字一顿地说:对滥用强制措施、违法取证、刑讯逼供等侦查活动违法情形,提出纠正意见54949件次……对不构成犯罪和证据不足的,决定不批捕116553人,不起诉23269人……
“看到这些数字,我们觉得很好。程红说,审判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去年两高在防止冤假错案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在社科界别32组,多位从事法律工作的委员,也以“呼格案”开始他们的发言。
“呼格案等冤假错案平反固然是好事,但我们也要看到,这还是小概率事件。通过小概率事件来平反冤假错案,是不够的。一个国家的司法不能依靠偶然因素纠错,应该依靠制度,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委员说。
侯欣一说,必须从整个刑事司法体系改革做起,公检法应该加强相互制约。还要调动律师的热情,借助民间的力量。这对于解决冤假错案很重要。
“最高法工作报告说,‘对错案的发生,我们深感自责’。这令人感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委员认为,自责是手握公权的人应当具备的觉悟和良知。冤假错案的背后,往往是司法人员缺乏良知和担当。
“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的同时,还有一些空间需要良知来填补。”朱征夫说,司法工作尤其强调良知。我们内心必须有良知,在夜深人静时能自省自己。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