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忘字”引政协委员忧心:守住民族文化根基

2015年03月12日11:31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提笔忘字”引政协委员忧心:守住民族文化根基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电 题:“提笔忘字”引政协委员忧心:守住民族文化根基

  记者 王曦 张茜翼 申冉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大众对汉字书写的依赖度出现下降,不规范使用汉字以及“提笔忘字”的现象比比皆是。

  “中国人如果都不写中国字了,还是中国人吗?”对于这个现象,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非常担忧。他在11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呼吁,加强书写才能守住汉字这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夏商周传承下来,汉字功不可没,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汉字也在发展,但无论如何进步,汉字始终没有丢掉,这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苏士澍说。

  他认为,汉字和电脑的结合使汉字输入不再落后,继而可以更好地融入世界。“但孩子们却因此不写字了,如果不好好写汉字,单纯走拼音方向,那么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可能在两代之内就存在危险。”

  不过,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10月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现象有望得到改观。特别是“书法进课堂”等措施的开展,让苏士澍看到了希望。他认为,重兴汉字书写之风与习近平的讲话不谋而合。“增强民族自尊,民族自信,要从我们的书法做起。”

  对于“简体字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消亡”的说法,苏士澍并不认同。他承认,有些简化汉字确实存在问题,但大多数还是好的。“一个是人,两个是从,三个是众,这很形象。”

  他说,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一直处于不断简化的过程。“简是应该的,但这个过程中不能把文化‘简’没了。”他说,应加强汉字简化的宣传力度,“在这个过程中要讲原因,要让老百姓明白汉字简化是有规范,而不是胡来的。”苏士澍强调,汉字简化要和文化,以及百姓的接受程度相挂钩,才可能持续推进下去。

  此外,在采访的过程中,这位关注时事的书法家还即兴作诗一首,寄托了自己对于国家的心愿。“打虎拍苍蝇,国昌党更明。春秋功与过,百姓最心清——为反腐点赞。”他说,作为一名书法家,自己想以书法的形式表达意愿,继而看到国家一点一滴的变化。

  此次政协大会,有部分委员提议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并增加到中小学课本里。著名导演冯小刚认为,过去普及简体字,是当时要“扫文盲”。如今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习多种外语,所以学写繁体字对他们来说并不难。

  郁钧剑委员说,关于繁体字的问题,他连续在政协会议上提出三到四次。要让孩子懂得繁体字。

  他也提到教育部的复函说,汉字简体化在中国已经立法,无法轻易做出修改。

  “中国现在颁布的简体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秦代就有的。”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相声演员姜昆表示,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特色符号,具体的演变跟传播的速度有关,“从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和草书,这是文字传播越快的时候,字越简单,写得速度越快,但不能丢掉里面的文化意义。”(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