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第十届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14日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迄今进入第十个年头。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梁国扬8日在此间表示,这部法律是底线的宣示,是对台工作的基础,“在涉台问题上依法治国,这一条要坚持”。
日前有台湾学者在岛内媒体撰文谈到,无论大陆的《反分裂国家法》是统一法或是战争法,公布至今,已沉睡10年。面对即将热闹登场的2016台湾当局领导人选举,“我们切莫忘记大陆还有这个‘法’,也还是不要唤醒它较好。”
谈到这部法律通过十年,梁国扬还表示,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岛内政局复杂变化、国际大环境变幻莫测和各种不确定因素等,都使得我们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必须要有所准备。《反分裂国家法》是一种底线的宣示,“没有底线,我们的事情走到哪里都不知道”。
对于4日习近平在参加民革、台盟、台联界全国政协委员联组会上的最新对台讲话,梁国扬认为,这一讲话贴近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以及岛内政情民意变化,是开展对台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
他认为,讲话表达了两岸关系未来走向,取决于大陆发展和进步的思想。“这个讲得非常对”。对于一些台胞担心未来惠台措施还会不会继续,梁国扬说,最新讲话中,也明确要“实施惠及两岸同胞的政策法律措施,扩大台湾基层民众受益面和获得感。”
老家在台湾新竹宝山乡的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骆沙鸣是台胞第二代。谈到习近平最新对台讲话,他认为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驾驭能力、对岛内主流民意的科学判断,以及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底线的坚强决心。
骆沙鸣最感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形象地把做好台湾工作,比作像泡功夫茶一样,慢火细活。他认为,“这也是一种方法论和方向,很有智慧。我们做好台湾基层民众和台湾青少年工作中,更需要有这种泡功夫茶的耐心和细致。”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纪斌认为,习近平的对台讲话,体现了他对台湾人民的感情,对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为主流的台湾文化的熟悉,以及对于台湾民众因历史造就的一些心理感受的理解。“基于这种感情、熟悉和理解,他对解决台湾问题很有信心和决心。”(记者 邢利宇)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