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云南要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个辐射中心的内涵是什么?云南如何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辐射中心建设?就此问题,本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
“云南地处中国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拥有面向三亚(东南亚、南亚、西亚)、肩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通江达海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云南省全力夯实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平台,综合立体交通骨架网络初步形成、区域交流合作机制不断加强、开放合作平台体系日臻完善,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打下基础、创造条件。随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云南正从对外开放的边缘地区和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和辐射中心,成为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的连接交汇战略支点,背靠中国西南腹地,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东向连接长江经济带,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和印度洋周边经济圈开放,可谓一片新天地、海阔天空。”李纪恒说,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对云南发展提出的新定位,进一步提升了云南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了云南在国家周边外交中的独特优势,对云南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云南如何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李纪恒代表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着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更好利用两个市场、集聚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把云南建成国家重大资源型产业基地,我国面向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做大做强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经济质量及竞争力。大力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和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加快南北经济带、沿边开放经济带、滇西边境山区建设,提升城市、重点县城特别是边境口岸城市、口岸城镇功能,加快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着力突破基础设施瓶颈。以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五大设施网络为重点,加快外接东南亚、南亚,内连西南及东中部腹地的综合交通体系、能源管网、物流通道和通信设施建设,构筑通江达海、连接两亚、沟通境内外的互联互通枢纽,打造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通信枢纽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把云南建成我国从陆上连接印度洋的战略通道。
——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提高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加工贸易订单和加工贸易企业转移。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市场体系,全力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与周边各国间加快形成通畅便捷的口岸通道和物流体系,对“走出去”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货物集散、对外投资和金融财务中心。
——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平台,使云南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人才培训基地、医疗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全力办好南博会暨昆交会,使之成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多边外交平台、经贸合作平台和人文交流平台。
——着力深化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加强滇印滇缅合作,完善同老北、越北、泰北合作机制,积极开展与周边各国、友城、毗邻地区间的高层互访、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等活动,落实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加大民生援助和民间交往力度,筑牢社会和民意基础。
“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包括经济辐射、交通辐射、市场辐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辐射、科技教育辐射等方面的内容,既涵盖硬件建设,也包括软实力提升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经济中心、战略枢纽、我国对外开放新高地、公共服务基地、国家建设和谐周边的重要依托。”李纪恒对此满怀信心:“我们要科学规划、积极作为,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坚定不移干好自己分内的事,坚持不懈抓好工作推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本报记者 谭晶纯 尹朝平 李绍明)
(来源:云南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