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34航次科考:山茶花种子完成2000米深海底之旅

2015年03月08日21: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大洋34航次科考:山茶花种子完成2000米深海底之旅

  中国经济网3月8日讯(记者鲍晓倩)东四时区时间3月8日晨,随着大洋34航次第三航段第一次近海底磁力与自然电位法作业完成,一包来自青岛市的耐冬山茶花种子完成了它近12小时的深海底之旅。

  8点,携带种子的拖体顺利出水回收至甲板,科考队员随即从拖体上解下包裹好的种子。经仔细检查后发现,种子承受住了2000米深海底的压力,安然无损。“大洋一号”政委陈广喜介绍,耐冬是青岛市市花,这是青岛市园林局东都实业有限公司委托“大洋一号”进行的试验,目的是了解种子在海底特异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变异,种子将逐步分批次随着作业拖体下潜至深海,以观测其不同变化。

  与太空种子经历真空失重不同,深海种子在海底要经受的是巨大的高压。据测算,2000米深海意味着将承受200个大气压的压力,而人类日常生活环境为1个大气压压力。

  大洋34航次第三航段第一次近海底磁力与SP法作业是从3月7日晚9点开始的,拖体下潜至2000米深,在距离海底100米左右由船体以1.5节左右航速拖曳前进,测线长长度23公里,历时近12小时。

  大洋34航次第三航段磁力组负责人吴涛介绍,拖体携载有磁力探头,以检测海底磁力情况,如遇有金属矿产,将探测到磁力异常,拖体由无磁钛合金制成,以免对探测结果产生影响;自然电位法则是通过探测海水电位差判断海底是否存在矿体异常的方法,拖体尾部同时携带带一根50米长的电缆,带有4个电极,可测量两个电极之间的海水电位差,电缆尾部还装有小型降落伞,以在海水中保持电缆的水平。

  “我国自主研发的超短基线系统可随时对拖体在海底所在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大洋34航次第三航段首席科学家助理李锋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拖体上同时携带了化学传感器,缆绳上加挂了浊度异常探测器,以通过了解近底海水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浊度、硫化氢浓度等,判断是否存在热液异常。

  “同时加载近底磁力仪、自然电位仪、化学传感器、浊度传感器,这是我们在大洋科考的不断摸索中方法上的创新,大大提高了一次作业的效率。”大洋34航次第四航段首席科学家周建平表示。

  3月8日上午8点30分,海底磁力与自然电位法第二次作业开始进行。

(来源:中国经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