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建议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向抗战老兵授勋

2015年03月08日15:42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政协委员建议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向抗战老兵授勋

  委员建议向抗战老兵授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70年了,还有多少抗战老兵依旧健在?有多少浸透鲜血的抗战遗迹沉寂在残垣荒草之间?全国政协委员们建议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为抗战老兵授勋,让健在的抗战老兵有尊严的走完人生最后旅程,全面统计抗战遗址遗迹,实现抗战遗址遗迹文化功能和永续发展。

  让健在的抗战老兵

  有尊严地走完最后旅程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清大筑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许进建议,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授勋;向参加抗日战争的全体官兵颁发纪念章;优抚健在的、曾经参加战争的老兵。

  授勋的范围可在民政部2014年9月1日公布的,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的基础上补充调整,增加为抗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没有牺牲的将领和其他人士。比如坚持抗战到底、倾力支援抗战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等,让抗战英雄受到全民族敬重和缅怀。

  颁发纪念章的范围应涵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各个方面,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等武装力量,国民党抗日将士,民主人士等。应该关注那些从海外回国参加抗战的侨胞。为了祖国,他们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到延安和其他地方参加抗战。还应关注援华国际武装力量和国际友人,比如,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刻有3294名抗日航空烈士的名字,其中有苏联籍236名、美国籍2186名、韩国籍2名。

  许进还建议民政部修订抗日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并督促各级政府落实好条例的内容,让健在的、为数不多的卫国战争老英雄、老战士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全面统计抗战遗址遗迹

  不要让历史的记忆断档

  抗战遗址遗迹,是抗日战争史的真实记录,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记忆慢慢消隐于历史的深处,抗战遗址遗迹面临保护和利用的“两难”,利益的侵蚀正让很多浸透鲜血的印记沉寂在残垣荒草之间,在土地价值和商业诱惑中让位于城市发展,历史的记忆有断档之虞。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江苏省委主委、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认为,目前全国抗战遗址遗迹众多,保护、利用程度不一,主要存在3大问题:一是因种种原因,还有许多抗战遗址遗迹已经湮没或正在湮没,还有一些隐没于各单位、小区的院落中,很少有人知晓,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有的虽然建立了纪念馆,但在修建多年后,往往因资金不到位,造成多处破损、毁坏等却无力维修,未能很好发挥作用;二是对抗战遗址遗迹对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地位等的研究的认识不足,现代保护技术的应用以及网络空间的开发尚待加强;三是系统考虑和规划设计抗战遗址遗迹保护还不到位,未能处理好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之间的关系平衡,使遗址保护和利用缺少长效机制。

  朱晓进建议,系统统筹实现抗战遗址遗迹保护的科学化,从遗址遗迹的收集、整理,到规划设计、保护性建设,到后期管理、使用,都要进行科学化论证和设计,引入景观学、管理学等理念,实现抗战遗址遗迹的文化功能和永续发展。应改变各种纪念馆展示内容上的大同小异和对遗址的简单复建,要在遗址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上做文章,修建有特色的纪念场馆。

  要拓宽视野,全面调查,全面统计抗战遗址遗迹,既要重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的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也要重视收集和保存当时国民政府的抗日史料、遗址遗迹,把全体中国人的抗日遗址遗迹都纳入到我们的保护范围之内。

  每一处抗战遗址遗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独特价值,不仅应重视对其挖掘、保护、研究,要充分发挥抗战遗址遗迹作为重要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资源的作用。记者 孙颖

(来源:北京晚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