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走好中国版“工业4.0”之路

2015年03月07日06:11  
 
原标题:工信部:走好中国版“工业4.0”之路

  3月6日,工信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这是未来10年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也是30年“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梦的第一步。

  “中国制造2025”也被称为中国版的“工业4.0”,两者在核心理念、主要内容和具体做法上多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中德两国制造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苗圩指出,中国制造业还需要处理好“2.0”普及、“3.0”补课的问题,解决好产品质量、工业基础能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

  10年进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方阵

  工信部牵头起草的“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即将上报国务院审议。“通过这10年的努力,我们要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苗圩说。

  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这20个字被概括为“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的核心,这也恰恰是解决中国制造业基础能力薄弱、重大技术缺乏等问题的“金钥匙”。

  目前,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已经连续35个月下降,这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对此,苗圩表示,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过剩产能等手段来应对。

  主攻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我们主攻的方向。”苗圩说,此前经过两化融合试点示范等探索,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已快速提高,在此基础上把智能制造抓在手里,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

  据统计,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已达54%,近5年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30%,近5年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制造差距很大。”苗圩表示,目前,我国高端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高档数控系统、工业应用软件等市场份额不到5%。

  苗圩表示,智能制造也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方向。据估算,在未来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GDP增量。工信部将研究提出工业互联网整体架构和发展路线图,形成工业互联网发展建设的顶层架构。

  据苗圩透露,工信部正参与研究国家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将从今年起选择一些重点地区和行业,连续3年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通过运用智能制造的生产方式,实现企业运营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提高20%。

  工业机器人为抓手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苗圩说,通过对工业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将提升我国工业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国际上用于衡量机器人普及的指标是每万名工人机器人拥有量,目前我国每万名工人机器人拥有量为23台,德国为273台,日、韩已超过了300台。这表明,我国以机器换人还有很大潜力和市场。

  2013年底,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培育3家至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个至10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机器人方面国产机器人占到45%左右市场份额。

  “过去,大约一半左右的机器人用在汽车行业,现在电子信息业等其他工业行业里都得到普及和应用。”苗圩表示,工信部将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专项,支持工业机器人重点领域推广示范,一手抓产品技术突破,一手抓好应用。(经济日报记者 黄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