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的新疆巴州博湖县牛维刚老人郑重地对着手机屏幕敬了一个军礼,手机视频通话的另外一端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老兵赵振英。老兵赵振英和牛维刚同为中国远征军战士,曾在同一个团内抗击日寇,将近70年未见,两位老兵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于本月初通过手机视频再次相聚。3月5日,牛维刚老人对北京青年报记者回忆起赵振英营长时说道,“他是我的营长,我是他的连长,同在一个部队,打日本。”
缘起
志愿者发现两老兵同属一个部队
如果没有老兵志愿者,两位近百岁的老兵恐怕再无相见之日。新疆老兵志愿者丁德保去年到北京参加一个寻找身边的抗战老兵公益活动时,在到会的受邀老兵中见到了原中国驻印远征军新六军第14师40团一营营长赵振英,赵振英曾在1945年9月9日南京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会场负责警戒工作。
丁德保发现,赵振英与在新疆发现的抗战老兵牛维刚是一个部队的,同属中国驻印远征军新六军第14师40团,后经过库尔勒市志愿者苏丽丽确认,牛维刚原为40团炮连连长,和赵振英确实是战友。“牛老说记得赵振英,是营长,是我的上级。”
上个月,丁德保通过北京抗战老兵志愿者薛刚找到了赵振英儿子的电话,“想确认下赵老是不是知道牛维刚。”让人激动的是,赵振英还清楚地记得老部下牛维刚。赵振英的儿子告诉北青报记者,父亲当时有些激动,说自己认识牛维刚,他比自己小,还是个小年轻。“我告诉他,过了这么多年了,牛老也不是小年轻了。”
经过
视频再“见”对着手机敬军礼
“我父亲接到新疆的电话后,当天晚上就激动得睡不着了,老问我有没有新疆的电话。”赵先生马上又和新疆取得联系,问能否让两位老兵通话,最终约定两位老兵在第二天通话。
“当时通话是在中午,上午的时候父亲就老看电话挂好没有,但其实后来通话是用的手机。”赵先生说,父亲在电话中还清楚地记得对方的籍贯,两位老兵后来还进行了视频通话,但因为信号不好,只进行了几分钟。“牛老的听力不好,需要女儿转述。”赵先生说,两位老人听力都不好,沟通起来其实还比较费力,不过两位老人都高兴,“父亲说,牛维刚你好啊,我很想你啊。”
3月1日,志愿者帮两位老人进行了第二次视频连线,在这次视频通话前,赵先生将父亲一些照片的电子版传给了新疆志愿者,这次视频通话结束前,牛老郑重地给当年的营长赵振英敬了一个军礼。
回忆
抗战时左臂缠布条“还我河山”
1938年,牛维刚考入黄埔军校,1941年毕业后分到国民革命军54军14师40团任排长。据牛老回忆,14师每人左臂上面有一个布条,上面写着“还我河山”。1943年,牛维刚随部队乘飞机到印度驻军。
1944年,密支那战役开始,牛维刚此时是中国驻印远征军新六军第14师40团一营一连连长,营长是赵振英。牛维刚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回忆,日军在密支那原始丛林里会让狙击手在树上,步兵在地上挖洞隐藏,树上的狙击手专门射击中国远征军的指挥官,战斗中不断有战友牺牲。
昨天,赵老的儿子赵先生表示,因为父亲今年记忆力越来越差,所以现在还没有对自己讲述和牛老一起出生入死的作战经历。“上午做过的事情,下午就忘记了,不过牛维刚这三个字应该是印在他的记忆里,我一问就说出比自己小三岁,还说出籍贯。”
说法
老兵年岁太大远涉千里见面不现实
北京抗战老兵志愿者薛刚告诉北青报记者,现在老兵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大部分参加过抗战的老兵都已经超过90岁,或者95岁了,如果还有90岁以下的,都是很小的了。”他表示,赵振英和牛维刚两位老战友再相见一定很感人,但是两位老人的身体经不过长途跋涉了,为了见一面远涉千里不太现实,他说:“头几年,老兵相见和老兵回乡还经常有,但最近两年都很少了,老兵之间视频通话这不是第一次,以前我们也做过,这种形式对老人身体更好。”
(来源:北京青年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