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6日电 据环境保护部网站消息,环保部今日通报对一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和不符合资质条件的环评机构、环评技术人员的处理情况。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程立峰表示,环保部决定对存在各类问题的63家建设项目环评机构和22名环评工程师分别作出了取消资质、缩减评价范围、限期整改、通报批评等相应处理。
程立峰表示,根据近期开展的对全国环评机构及从业人员专项执法抽查和公众举报核查结果,环保部决定对存在各类问题的63家建设项目环评机构和22名环评工程师分别作出了取消资质、缩减评价范围、限期整改、通报批评等相应处理。其中,对从业行为不规范、工作质量差的吉林省兴环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41家机构限期整改3至12个月和通报批评;对因提供虚假资质申请材料的济南大自然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不予批准环评资质,且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对环评工程师数量达不到要求的通化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等14家机构取消环评资质和缩减评价范围。具体处理情况已在环境保护部政府网站公布。
程立峰指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源头预防建设项目污染和破坏生态最重要的一项环保法律制度,而环评机构编制的环评文件是环评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技术支撑。新修订的《环保法》特别增加了对环评机构弄虚作假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律责任。近两年来,环保部连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大环评机构管理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发挥与地方环保部门上下联动监管,先后分五批严肃处理159家违规环评机构和169名从业人员,但一些机构和从业人员仍不汲取教训,顶风违规从业。有的采取不法手段承揽业务,有的粗制滥造蒙混过关,有的出借资质挂靠人员,有的不负责任弄虚作假。这些行为不彻底铲除和杜绝,将影响环评制度有效性,危害环保事业,威胁环境安全,破坏社会诚信。
程立峰表示,在进一步加强环评机构监管方面,下步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求所有具有环保部门背景的环评单位全面退出建设项目环评技术服务市场,彻底解决“红顶中介”问题;二是近期将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严格规范从业行为,授予地方环保部门对环评机构更大的监督管理权限,加强并细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规定;三是全面公开环评资质受理、审查、审批信息,全面公开环评机构相关信息和诚信记录,全面公开对违规环评机构和人员处理信息;四是环保部将组织新一轮环评机构专项执法检查,对专项检查、日常管理和公众举报中发现的任何违法违规行为,一查到底,决不姑息。欢迎广大公众对环保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对环评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举报。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