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代表看民族宗教差异: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2015年03月04日21:16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少数民族代表看民族宗教差异: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董冠洋 白少波)“我们那里各民族小孩相处得都好和谐,娃娃都是一口佤语,大家都说快被‘佤族化’了!”佤族人大代表、云南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国门小学教师鲍红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爽朗地笑称。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4日进入倒计时,各少数民族代表带着本民族的期待齐聚北京。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白族代表、云南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赵立雄这样评价云南各民族的差异与融合。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就有25种,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现在我们云南各民族一起工作、生活、通婚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赵立雄介绍,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都是各民族混合,从小培养孩子互相尊重、了解、包容。

  在壮族代表、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宗亮看来,云南各民族嵌入式的社会结构,源于高山、平坝、河谷民族的立体分布与相互依存,民族间经济落差不大,只是地域差异。

  “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其他民族的帮助和文化给养”,藏族代表、西藏拉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洛桑旦巴对记者强调,“狭隘的民族观是有害的”。

  对于民族宗教的差异,各民族人士有融洽相处的妙招。“文艺下乡不仅活跃了农村的生活气息,也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群众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说,新疆农村地区民众非常喜欢文艺下乡活动,只要文化站派民间艺人来村里演出,村里人就会和演员们一起打手鼓、一起唱歌跳舞。

  除了文化相融,赵立雄也向记者介绍,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经验之一是依靠制度,比如建立民族矛盾隐患纠纷排查机制,“在州、县、乡、村层层关注,把分歧解决在基层、萌芽状态”;以及民族团结目标考核奖惩责任制,设定了确保不发生涉民族因素的大型群体性事件等定性和定量指标,与官员政绩、奖惩、任用挂钩,层层明确责任。(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