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国防预算增长10%左右 比去年有所下降

2015年03月04日20:55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2015年中国国防预算增长10%左右 比去年有所下降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发言人傅莹4日表示,2015年预算草案中建议的国防预算的增长幅度是10%左右。这一数字低于去年国防预算增长幅度。

  2014年,中国国防预算的增长幅度是12.2%。此前的2013年、2012年、2011年分别为10.7%、11.2%、12.7%。这意味着,今年国防预算增长速度可能是5年以来最低的。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在回答有关国防预算的提问时,傅莹说,中国是个大国,需要有能够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的军事力量——军队,让人民安心生产、安心生活。

  她说,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实现国防、军队的现代化。这就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大人民群众都是支持的,“当然我们也希望这个钱能用好”。

  2014年中国国防预算达8082.3亿元,若按此数,10%左右的增长速度意味着今年国防预算将达到8900亿元左右。这个数字仍然大大低于美国2013年6004亿美元的军费开支。

  “中国国防费适度理性增长,充分考虑了国家安全的需求,充分彰显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全国人大代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少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离不开坚强的物质支撑。中国军费的投向投量更加科学合理,军费的使用效益正在稳步提高。”

  “我军正处于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关键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必须保持国防投入的持续适度增长。”同时,陈舟强调,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正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国际维和、联合反恐、国际灾难救援、护航行动等,都需要更多的财力和物质保障。

  “尽管有了一定的增长,但相对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我们的国防投入无论是占GDP的比重,还是国民人均、军人人均军费,都是比较低的。”陈舟说。

  世界主要国家军费开支一般占GDP的2%到4%,而中国只有约1.5%,远低于美国的4%。从2001年2013年,世界主要国家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平均为2.5%,而中国仅为1.3%。

  2014年,中国GDP增速为7.4%,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与此同时,国防费投入仍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对此,陈舟认为,要辩证地看待经济发展和国防投入之间的联系,富国和强军是辩证的统一,“大炮”和“黄油”并非简单的非此即彼关系。

  历史表明,国防费投入是一把“双刃剑”,过高或过低都不可持续。世界主要国家调控军备的经验表明,军费保持在占GDP的2%-4%区间内,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能够总体保持协调。近年来,中国国防费占GDP始终在1.5%以下,国防负担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是,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需求同步快速增长,保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是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双赢的战略之举。”陈舟说,军费开支通过市场纽带最终都要流向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军费投入对国民经济会有积极作用的一面。

  “中国国防费的管理使用是公开透明的,有限的军费主要用于军事训练、武器装备更新、官兵生活水平改善等方面。”作为历次中国国防白皮书的起草专家,陈舟认为,中国军费的投向投量总体上科学合理,效益不断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海军某艇艇长华明切身感受到了国防投入对战斗力的拉动作用。去年一年,他率潜艇参加执行的演习演练、远航巡逻、战备值班等任务的次数,比前两年加起来的总数还多。“所有演习演练中,无论海军还是舰队组织的,绝大部分是无预案的背靠背式自主对抗演练。”华明说,这种高强度训练背后,是装备、后勤和经费的有力保障。

  世界主要国家军队转型的经验表明,军队转型特别是信息化建设需要较大投入。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军区某部侦察营教导员向南林对此深有体会。他参军10多年,其所在部队先后三次转隶,部队的武器装备信息化含量大大跃升。“战斗力提升离不开必备的财力保障。”他说。

  中国军队正在全面推行军费绩效管理,这是深化军费管理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是提高军费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2014年底,开始在总部和军区层面选择模拟训练器材、医院财经管理等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试点,将绩效管理理念贯穿于经费分配、使用、监督各个环节。

  “花钱必问效、低效必问责,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到战斗力的刀刃上,这将成为中国军队建设的新常态。”陈舟说。(记者李宣良 王聪)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