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华
一个行业的产品自信、产业自信,乃至一个国家的民族自信,不仅要建立在理性认识和科学实践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在增强这种自信的舆论和社会环境中。
近日,有三则关于“日标”大米的新闻,有两则被热炒,一则静悄悄,颇能说明点什么。
一是继抢购日本电饭锅和马桶坐板后,中国旅客又抢购日本大米,1500元人民币买5公斤!二是刚刚被辽宁省盘锦市农委认定:那被抢购的300元一公斤的日本“一目惚”牌大米,就是盘锦为日本订单种植的,相同品种品质在盘锦售价仅12元一公斤!三是据《农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南京出了一种“超日标”大米,瑞士SGS权威检测机构检测,318项农药和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304项的日本检测标准,综合品质也远远超过日标大米,故名“超日标”。一公斤52元,在南京金鹰超市供不应求,似乎击碎了“日标”大米最好的世界公认神话。这则新闻,却没有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多热的关注。
三则有关“日标”大米的新闻,有热有冷,说明了什么?
至少说明,一些国人崇拜洋品牌的热衷与盲目,说明对国产商品缺少产品自信、品牌自信,产业自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荒唐?一位《农民日报》的读者,读到南京产出并热销“超日标”大米的新闻之后,在来信中写道:“在追捧欧洲婴幼儿配方奶粉、新西兰进口牛奶之后,国人又将目光对准了售价昂贵的日本大米。人们都以为我们自己生产不出高标准、高质量、好吃的大米,又怎能不让国人去购买日本大米呢?如今,那优质、安全、好吃的‘超日标’大米,重新恢复了我们的自信和希望!”
一个民族的自信心,是一个民族的肯定的、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这种自信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和必要实践基础上的。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南京生产“超日标”大米的企业,首先就有一种产品和的产业自信。该企业老总张申伟认为,中国是具有7000多年稻作历史、水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农业企业有历史传承,有现实需要,有社会责任生产出超过日本标准的大米。
因此,他们制订出超过日本标准14项的稻米高标准体系,按照设计农业的最新理念和高标准要求,严格筛选稻米生产基地,创新生产经营主体和机制,将安全、优质、健康生产的理念和标准,贯穿稻米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仅为确保生态绿色植保效果,他们的植保团队,全部由名牌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使用最先进的大型植保机械和技术,产出了超过日本标准的优质大米。
但是,这则新闻报道以后,并没有引发像前两则新闻那样的热炒效应。习惯于热衷、猎奇于负面新闻的人们,在惊呼日标大米的价格奇高、国人消费心理的畸变的时刻,却相对较少有人关注和关心于国产“超日标”大米的分量与贡献。而农业企业,特别是稻米生产企业,当它已经竭尽全力投入“超日标”大米的生产经营,更没有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产品宣传营销,更需要我们的政府和社会,给予关注和支持时,却“灯火阑珊”,“孤芳自赏”。
三则有关“日标”大米的新闻,一热一冷,除了说明了点什么,还告诉我们:一个行业的产品自信、产业自信,乃至一个国家的民族自信,不仅要建立在理性认识和科学实践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在增强这种自信的舆论和社会环境中。
(来源:农民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