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心灵故乡·老家河南”品牌形象

2015年03月04日06:49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树立“心灵故乡·老家河南”品牌形象

平顶山尧山景区,向玉皇顶攀登的游客。新京报记者 黄月 摄

  河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以拥有丰富的古文化旅游资源而著称。去年河南省通过跨区域合作,推出“体验河之南”大型主题旅游推广系列活动,推介了河南精品旅游线路,进行了创新型营销。今年,河南旅游还将奉献哪些“惊喜”和“精彩”呢?

  “郑、洛、汴、焦”旅游圈成全国旅游热点区域

  新京报:河南旅游著名的“郑、洛、汴、焦”品牌布局会否继续延续?是否会打造更多新的旅游品牌?

  寇武江:“郑、洛、汴、焦”是河南省旅游业起步较早、资源最为丰富、基础条件比较完善的地区,以“郑、洛、汴、焦”为核心的一小时旅游圈目前已成为全国旅游热点区域。在进一步提升“郑、洛、汴、焦”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打造古都游、生态游、休闲度假游、武术健身游、青少年游学旅游、自驾游等独具河南旅游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进一步树立“心灵故乡·老家河南”的品牌形象。

  打破以门票经济为主导的旅游发展模式

  新京报:据了解,去年,中国游客出境游人数最多的目的地是韩国,韩国将自己的自然景色和“文化特色”做了非常好的包装。这对于“历史文化旅游大省”河南,有怎样的借鉴意义?怎样看待河南旅游景区产品的精致化?

  寇武江:这几年,韩国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河南是文化旅游大省,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推动旅游业发展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近年来我们积极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谓“精致化”,说到底就是要在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服务品质上下工夫。我们要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以单一的观光产品为主打、以门票经济为主导的旅游发展模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河南发展生态旅游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新京报:河南省在生态旅游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未来有哪些着力开拓的点?

  寇武江:河南地跨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水系,境内有中岳嵩山、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山、大别山,山水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兼有南北风光。加之河南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发展生态旅游有良好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河南省各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一大批以温泉养生、田园风光、乡村美景、登山、滑雪、赏花、采摘为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已投入运营。

  未来,我们将筛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进入全省旅游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储备库。启动三门峡高阳山、汝州天泽温泉、鸡公山温泉旅游度假小镇等重点旅游项目;再创2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打造1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20个示范镇(乡)、30个示范村、50个休闲农庄。

  多管齐下,解决热门景区“人满为患”问题

  新京报:全国上下、每到节假日热门景区“人满为患”的问题都被拿出来探讨。解决之道何在?

  寇武江: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黄金周扎堆儿出游的问题,一是要靠政策引导,比如说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二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发挥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实行淡季门票、交通食宿优惠价等。

  此外,还需进一步加大政府在旅游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转变,扩大旅游外延,增强文化内涵,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树立“心灵故乡·老家河南”品牌形象

(来源:新京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