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陵“二号墓”的主人是曹操,经过多年的争论,已成定局。在曹操墓旁边的“一号墓”,人们寄希望于是卞太后的墓葬,卞太后与曹操“同茔异穴”。但发掘结果却是一座“空墓”。
“一号墓”与曹操墓的方向一致,在其旁边,相距30多米。平面形状呈刀形,墓道南半部呈阶梯状,北半部呈斜坡状,陡峭狭窄,墓道两侧分布有对称的长方形坑,南面10个,北面9个。墓室位于墓道西部偏北,平面呈方形,长8.5米,宽7.4米,墓底距地表10.55米。根据已公开的资料可知,“一号墓”规模远小于“二号墓”,规格也不高,仅是一个竖穴土坑墓,墓室上部没有砖石券顶,底部也没有砖石铺地,与当时的墓葬特征不大相符,令人费解。
据报道,“一号墓”共清理出7个盗洞,其中一个盗洞通往曹操墓。墓葬破坏十分严重,仅在墓道通往墓室的地方出土了一把锈蚀严重的铁剑。
“一号墓”发掘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是一座什么性质的墓葬?报道说这是一座“陪葬墓”。但该墓中既未发现尸骨,也未发现除铁剑之外的任何随葬品。笔者认为,该墓被盗不假,但任何被盗之墓,都不可能“片骨不留”“片瓦不存”。因为,最贪婪的盗墓者也不会要“片骨”与“片瓦”,自然会残留于墓中。但在“一号墓”中,除了那把铁剑之外,竟然一无所有。可以判定,“一号墓”压根儿就没有埋葬过死者,是一座彻头彻尾的空墓。
事情的真相远不止于此,“一号墓”在建造的时候,就没有打算“埋人”。因为,如果真要打算“埋人”,不要说像曹操家中的王公贵族,就是稍有地位的中产者,也会用砖石券顶和砖石铺地的。可正如上文所述,“一号墓”的墓室中,竟然“一砖一石”都没有,是干干净净的“竖穴土坑”。这在曹操高陵,用这样的“墓”埋葬人,实在难以服众。所以笔者认为,“一号墓”压根儿就是一座“假墓”,是货真价实的“疑冢”。至于那把铁剑,也不是什么随葬品,而是“斩妖降魔”之物:任何“死鬼”与“阴魂”都不能进入——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谁进入,就斩之。这才是此剑的真实用途。
问题又来了:“一号墓”会是谁的“疑冢”呢?是曹操的“疑冢”吗?不会。一则,该“疑冢”之规格与曹操地位相去甚远;二则,曹操下葬时,曹丕完全遵循父命,实行薄葬,除“兵器”属“金”外,其余“金银珠玉”均不葬入,故没有考虑置其“疑冢”。况且,曹操《遗令》中“只字未提”,曹植《武帝诔》中也没有任何反映。
笔者认为,从情理上分析,“一号墓”应该是卞太后的“疑冢”,原因有二:一、卞太后虽然是“太皇太后”,但仍然是曹操之妻,如果异穴,应当在曹操墓旁边,规格也应低于曹操墓;二、根据资料,卞太后下葬时,随葬了不少的“金银珠玉”,在那个“盗墓成风”的年代,随葬很多的“金银珠玉”,就需要防备别人盗掘。所以,卞太后下葬时,就需要在曹操墓旁边再造一“假墓”,给人以“卞太后与曹操同茔异穴”的假象。这也许是卞太后临终前的想法,也许是魏明帝的“既定方针”。这一招真的管用:这个“疑冢”在历史上居然出现了七个盗洞,盗墓者把它当成真墓而盗之,其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曹操疑冢”之说,也就由此而生,并逐渐张扬远播。
世间上的事,基本上都是无风不起浪。千百年来,民间广为流传着“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说。“传说”不免夸张,也不必当真。但“传说”并非是“无中生有”,传说是历史的影子。“影子”是因为有“竿”才会出现的。所以,“传说”总会缘于历史中的某些“竿”。曹操“七十二疑冢”之“竿”应当就是“高陵一号墓”。盗墓者把“高陵一号墓”当成曹操墓而盗之,自然是“一无所获”。盗墓者认为:这是曹操有意而为之,“疑冢”之说由此而生;在其后的传播过程中,又过分地夸张与渲染,并加进许多“神秘”的色彩,与历史的真实渐行渐远。到今天,当真的曹操墓被发掘出来以后,人们仍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真印证了《红楼梦》上那句话:“假作真来真亦假”。“曹操疑冢”之说的影响实在太深了,以致今天的考古工作者要花很大的精力,去清除这种影响,还曹操墓之本来面目。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