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华晔迪、丁文杰)“你得老年痴呆了,出门忘吃药了吧?”这句春晚小品里的调侃,却是现实生活中,很多遭受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折磨的老年人及家属心中的痛。
中国有多少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根据全国人大代表谢子龙的调研,“大约有600万人,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患病率随年龄升高显著增长:75岁以上达8.26%,
80岁以上高达11.4%,患者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通常是男性的2到3倍。
与高发病率对应的,是极低的就诊率:轻度痴呆患者就诊率仅14%,中度和重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也只是25%和34%,在农村地区,痴呆就诊率更低,很多患者在家中没
有得到及时的诊治。
“一个加剧就诊率低下的因素是‘老年痴呆症’的病名。”谢子龙代表引述一项调查说,近四分之一的患者会隐瞒或掩饰病情,主要原因是耻辱感和担心遭遇歧视;四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因症状及症名受到排斥;六成患者担心被诊断为痴呆症后,会被朋友和家人笑话和疏远。
谢子龙代表印象深刻的一个案例是,一个社区筛查小组跑了数个小区做失智老人筛查试点,遭到冷遇。很多老人一听说是查老年痴呆症,扭头就走人。不少老人认为筛查出自己有老年痴呆症苗头,很难为情,怕受到社区邻居歧视。
谢子龙代表呼吁将“老年痴呆症”更名为“老年健忘症”,消除社会歧视,他并建议更名从媒体名词开始,“老年痴呆症”为民间约定俗成的叫法,我国国家医学教材、医学名词中并没有此名词,故更名应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媒体用语”开始,自国家级电视台、纸媒、新媒体等各种媒体形式依次往省级、地市级推进。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香港媒体在2011年停止使用“老年痴呆症”一词,代之以“脑退化症”,同时建议生活中人们不要再用这些词语骂人。香港媒体停用“老年痴呆症”一词,源于2010年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诺贝尔奖得主高琨的提议,作为一名“脑退化症”患者提出这样的提议,是为了帮助患者获得一份应得的尊重。
研究发现:中年睡眠充足有助预防老年痴呆症
人近晚年遭遇记忆朦胧 “老年痴呆症”患者期待更多关爱
青春派,炫精彩。扫一扫,带走新华炫闻。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