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沈阳3月1日电(记者毕玉才通讯员刘勇)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结果日前正式公布,辽宁省沈阳市摘得含金量最高的城市荣誉——全国文明城市奖牌。这标志着沈阳市委、市政府兑现了3年前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如期进入了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提高城市的文明指数,更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基于这样的认识,沈阳市以“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为宗旨,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创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用行动、行动、再行动,一步步把理想变为现实。3年来,沈阳市召开19次全市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会、组织100余场讲座培训、印制100万份《致市民一封信》、开展相关活动次数无法计数,形成了全民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道德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创城工作的持续推进,让沈阳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创立“善行义举榜”“好人榜”的红巾社区;诚实守信的大众澡堂老板安树堂;义务为市民游客服务的“地铁好大爷”郭勇;社区“活雷锋”亢秉铨……去年,沈阳有12人入选“辽宁好人榜”,1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这些身边的榜样,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引领者。
(来源:光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