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听说不动产登记要开始实行了,我就隐隐有些担心,”山西太原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家里现在有三套房,最担心未来一旦开始征收房产税,会增加很大一块支出,还可能对继承父母的房子、赠与儿女住房造成影响。
中国政府去年公布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规定今天是条例施行的第一天。像陈先生一样,拥有多套房产的人多少都会有类似担忧:房产税是不是已经“兵临城下”?是不是得赶紧抛售房产?中国楼市会不会走上漫漫“熊市”?
不动产登记真是“狼来了”吗?当然不是。接受记者采访的全国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都表示,这些担忧有过度解读之嫌,因为不动产登记只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旨在摸清中国人的不动产家底,长远来看有利于楼市的长期健康理性发展。
关于不动产登记的讨论由来已久,在2007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就提出,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随着中国深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不动产登记制度建设逐渐驶入“快车道”。不少人曾经认为这项改革“雷声大雨点小”,现在动起了真格。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对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个人财产进行摸底的过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外部监事梅兴保告诉记者。
纳入登记的不动产权利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森林、林木所有权;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并非仅针对房地产。
梅兴保说,这项制度可以对财产登记进行规范管理。原来不动产登记管理权限分属五花八门的部门,现在由国土资源部进行统一登记,这有利于查明家底,摸清基础,掌握真实有效的不动产数据。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首要功能是为市场经济奠定法律基础,保护私人财产权,并维护交易安全;也有助于政府和宏观调控部门摸清中国不动产状况,方便有关政策的制定。
观察人士称,条例的施行对投资和投机性住房需求确实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为投资者会普遍担心开征房产税后自身的税负可能显著增加,从而不会再像以往那样把房地产当成“稳赚不赔”的投资去向。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康表示,从长远角度看,新规为今后房产税等改革措施提供了基础数据来源,能够保证未来房地产调控更加精准有效,制度安排更有利于房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然,新规实施并非房产税的“敲门砖”。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表示:市场上对房产税的担心有过度之嫌。
乔虹表示,目前的条例对房产持有个人提出自愿登记,部分城市先行,很难在短期内影响大批的存量房。
“未来房地产税需要考虑到抑制投机,但是也要注重百姓的承受能力,最有可能结合交易环节征收。”乔虹说。
沈建光也认为,应当对普通居民基本生活住房予以适当税收优惠,而对高端人群实施税收调节,特别是购买投资性住房、高档住宅和人均住房面积过高的人群。大多数居民则无需过于担心。(记者 柳新勇 郭信峰 魏飚)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