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女孩被囚五年照出谁的尴尬

2015年02月28日01:30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患病女孩被囚五年照出谁的尴尬

  本报特约评论员陈方

  我们可以谴责当事父母的狠毒,可以追责当地相关部门曾经的不作为,但根本上,我们需要正视的是,精神疾病患者的尊严和权利,如何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24岁的湖北孝感女孩张琪5年前因失恋堕胎而精神崩溃,亲生父母将她禁锢在废弃旧屋内与垃圾为伴,门窗紧锁,仅留一个小洞送饭,5年来女孩变得瘦骨嶙峋,奄奄一息。张琪的同学、同乡等数年报警、寻求当地政府协助无果,25日,大批媒体、热心人士前往与其家人、当地政府交涉,终于将张琪救出。

  这样一出悲剧何以发生?用张琪母亲的话说,张琪病发时情绪暴躁,因担心影响其弟,只好将她关进家中废弃老屋内。只为保护幼子安危便将亲生女儿关进暗无天日的老屋,长达5年,实在有些匪夷所思。事实上,张琪的遭遇也暴露出精神疾病患者的生存困境。在农村,有关“精神疾病患者被家属用铁链锁在家中”的事件并不少见,囚禁限制精神疾病患者的人身自由,几乎成为常态。在病人家属眼里,限制其自由,成了“最不坏”的监护。

  尽管有一些重度精神疾病患者,由于行为失控可能会给他人造成伤害,但囚禁或者限制精神疾病患者的人身自由,无疑是对他们权利的侵犯。精神疾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合法的权益保障,应有的行为监控以及日常监护,都应当得到保障。“被亲生父母囚禁5年”这样的恶例,将上述缺失暴露到极致。

  继续追问发生在张琪身上的悲剧原因,警方乃至当地政府部门的不作为也难辞其咎。传统观念里,中国人喜欢把发生在家庭内部的矛盾定义为“家事”,外人不得干涉。但是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被父母囚禁,这已不是普通的“家事”,而涉嫌违法。明明是非法拘禁,警方以“家事”推卸,明显有失职之嫌。即便不考虑被囚禁者的后续救助,警方至少也应该将被关在废弃老屋中的张琪解救出来。无论是当地警方还是其他政府部门,甚或街坊乡邻,5年时间里对被囚禁的女孩少有援助,种种“麻木”背后,还是因为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在他们眼里“低人一等”。

  在网友和舆论的关注下,被囚禁的女孩终得解救,但也只能说这种解救只是“暂时”的。目前,张琪在医院的治疗费用由当地政法委承担,她日后的救助如何继续,当地民政部门有何动作,这些都不得而知。我们可以谴责当事父母的狠毒,可以追责当地相关部门曾经的不作为,但根本上,我们需要正视的是,精神疾病患者的尊严和权利,如何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孝感女孩张琪被父母囚禁5年的案例,是精神疾病患者群体遭遇的一个极端缩影。剖析这个案例,最终目的是要打破精神疾病患者这个群体的救助困境。相对来说,由于经济和观念方面的诸多因素,在农村这一群体的权利更容易被侵犯。一个极端的案例能否唤醒人们对这个群体的重视和尊重,在救助制度没有为他们打造好“安全屋”之前,我们只能保持谨慎的乐观。

  相关报道见12版

(来源:京华时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