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这项倡议频获世界点赞,沿线已有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相关务实合作稳步推进。其中,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建设,正努力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上的样板。
“柬埔寨地处东南亚交通枢纽位置,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西港特区的自身区位优势及平台作用,已对中柬经济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不仅促成西哈努克市与中国江苏无锡市结为友好城市,还拉动了柬埔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在西港特区就业的柬埔寨员工有一万多人,平均每个月工资性收入总额约为180万美元,既让几千户家庭提高了生活水平,又带动了柬埔寨的消费市场。同时,西港特区的发展也加快了柬埔寨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了中柬双方企业在经济、技术上的合作。”参与西港特区开发的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说。
作为中柬两国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西港特区是柬埔寨王国政府批准的最大经济特区,也是中柬两国首个签订双边政府协定的合作区、首个建立双边政府协调机制的合作区。特区采取建设、招商齐头并进方式,积极构筑中柬经济合作和融洽中柬文化的国际平台。目前,已建成工业厂房85栋;以纺织服装、五金机械、轻工家电等为主导产业,引入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79家,解决柬埔寨逾万个就业岗位;还引入了由柬埔寨发展理事会、商业部、海关、商检、劳工局、西哈努克省政府代表组成的“一站式”行政服务窗口,以及物流清关公司和柬埔寨加华银行,为入区企业提供高效全面的服务,成为柬埔寨当地生产、生活配套环境最完善的工业园区之一。
西港特区是由红豆集团等5家中柬两国企业在柬埔寨西哈努克市共同打造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旨在为中国企业搭建“投资东盟,辐射世界”的集群式投资贸易平台。该特区总体规划面积11.13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5.28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后可容纳企业300家,解决8万至10万人的就业问题。
记者赴柬埔寨采访时了解到,在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经济的同时,西港特区积极参与当地公益事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注重与当地文化融合,用朴实的行动传递中柬友谊,树立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针对国内柬语人才稀缺现状,西港特区专门委托红豆大学开办柬语大专班,培养具备柬语特长、具有国际经贸知识和相应工作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截至目前,红豆大学已开办3期2年制商务柬语班,共代培学员近60人,并择优输送到西港特区,为特区建设、运营和入驻企业服务。同时,为使本土人才的培训更为系统化和专业化,西港特区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了西港特区培训中心,对区内柬籍员工及周边村庄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和语言培训,为入区企业搭建职工培训平台,使柬埔寨农民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目前,累计已有1.4万人次参加培训。此外,西港特区还通过开展助学、帮困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加深与当地人民的友谊。
周海江告诉记者,建设中的西港特区以西哈努克新中心为发展方向,以打造柬埔寨的“深圳”为愿景目标,正努力构建中柬友谊城、东南亚新物流中心、大湄公河次区域培训交流中心等载体,旨在成为“一带一路”重点样板,为促进中柬友谊,深化中柬经贸合作作出应有贡献。(经济日报记者 李佳霖)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