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风生
2014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4.77%。这意味着,城市文明,在数字或指标上已经全面超越了农村文明。农村文明的衰落,也许是社会转型下面临的必然代价。
春节期间,一位博士生写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疯转。这位博士生眼里看似普通的乡村生活见闻,触动了一大批读者,在春节返乡之际引发了人们对乡土文明的思考。
博士返乡笔记之所以走红,原因在于他通过实实在在的文字描绘了当下农村文明的衰败,也讲述了当下农村人生活的迷惘。
根据最新的数据,2014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4.77%。这意味着,城市文明,在数字或指标上已经全面超越了农村文明,并且,这个数字会一直增长下去。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城市,仅仅在春节期间才回到农村,农村青壮劳动力的流失越来越明显。
农村文明的衰败,在这篇返乡笔记中有迹可循:一方面是情感的衰败。农村中的亲朋好友,幼年时的发小,也仅仅在这几年聚一聚,“走亲戚像完成任务”、同学聚会也可能因为炫耀而变味,原本意义上宗法、血缘和地缘关系,变得淡漠。二是文化的衰败。都说农村是根,可是,我们来到农村,却找不到祠堂,春节拜年就是和父老乡亲寒暄一下。再加上没有报纸杂志,农村的文化也只剩下了形式化的习俗。
上推三代,我们都是农村人,而下推三代,或许绝大多数国人都将是城市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说,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所有在城市工作生活而父母在农村的人,在春节这样一个城市与农村文明大交汇的特殊时期里,都会产生情感波动,发出一些这样那样的感慨。这样的情感共鸣,也正是这篇“博士笔记”走红的原因。
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在转型时期里必然发生激烈的冲突,正如近日火热的电影《狼图腾》中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在这样文明冲突中,我们每个人都身不由己,被文明裹挟着走向更为先进和便利的生活中去,正如《狼图腾》的主角陈阵口口声声说喜欢草原却最终选择回到北京一样——城镇化趋势不可逆,但如何保存我们的农村文明,却值得所有人去思考。
□王传涛(职员)
(来源:新京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