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2月20日电(记者李琳海)每天6点起床,打扫完院落后,70岁的丹培开始煨桑、在十世班禅故居的每一个佛堂里献上供物及净水。
十世班禅故居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乡麻日村,是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出生的地方。1938年农历正月初三,大师诞生在此,目前此地已成为集宗教和藏式建筑为一体的景点。
丹培对生活充满感恩,早些年,他潜心学习佛法,曾多次到拉萨、甘肃、青海等地的藏传佛教寺院修行念经,哲蚌寺、大昭寺、扎什伦布寺都有他朝圣的足迹。他还有幸做过大师的厨子,如今,他是班禅故居的管家。
“打理好这块圣洁的地方是我最快乐的事,在这里,我感觉大师从未走远。”丹培说,班禅大师为民族团结与发展付出了太多心血,因此他也愿意将余生留在这里。
条石铺地、松木作梁、黄色的藏式庄廓建筑使整个院落显得庄严而宁静,沿着院落的石墨台阶走上去,经师卧室、佛堂、班禅父母灵塔、班禅卧室等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地排开着。
院落中间的煨桑炉里依旧桑烟袅袅,据丹培介绍,院落北侧古朴典雅的建筑便是十世班禅大师降生的老宅,老宅厨房靠柱子挂满哈达的地方,是当年的老火炕,也是班禅大师的降生地。
在丹培的眼里,大师是一个极富亲和力的人,上世纪70年代末,大师曾来过循化老家,当时和他们围坐在一起,在土炕上一起吃饭、聊天,那场面让他一辈子也不能忘记。
“他告诫我们,一定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民众。”丹培说。
丹培的孙子古公扎西是青海大学大四的学生,他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他都会陪爷爷守护这片宁静的院落,每年七八月,青藏高原旅游旺季时,很多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地的游客都会来这里点灯、拜佛、缅怀大师。
离班禅故居七八公里的地方,是远近闻名的文都寺,这是大师幼年出家学经的母寺,现有僧人265名,经师8名。
该寺由宗喀巴大师弟子东宗喜绕坚赞创建,现建有十世班禅大师纪念塔,气势宏伟、精美壮观。40岁的次成是该寺的僧人,每天,他会来到班禅故居点灯、拜佛、协助丹培处理一些日常的事务。
“在班禅的故居念经、烧香会感觉心特别静,我会用自己的心灵守护着大师。”次成说。
据寺院管理委员会主任仁青介绍,2013年7月,该寺与班禅故居一并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青海省文保局用360多万的专项资金进行寺院文物修缮以及做好寺院安防、消防工程。
“大师一生致力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佛法兴隆,广受国内外和平人士的爱戴和尊敬,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民众来文都班禅故居瞻仰朝拜,他无量的佛法和大境界使他在国际上有影响力。”丹培说。
高原的暖阳温柔地照在院落里,班禅故居依旧宁静,不久后,院落旁的菩提树也将抽出一片新绿,给更多路过此地的高原民众带来吉祥……
青春派,炫精彩。扫一扫,带走新华炫闻。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