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2月19日电(记者李亚光)除夕一早,伴随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哈勒景村的拉毛扎西一家迎来一年中最忙碌而幸福的一天。
上午8时,54岁的拉毛扎西换上传统蒙古族节日盛装,回族妻子哇勒玛也戴上漂亮的头巾,二女儿代世青木措正在丈夫的帮助下穿戴着今年新做的藏袍和藏饰。
8时30分,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商量起当日分工,五颜六色的各族节日盛装在阳光下反射出光彩,映照在每个人的笑脸上。
10时,哇勒玛将和好的面下入油锅,灶台上的盘子里盛放着刚出锅的蒙古族特色面食“翻跟斗”。代世青木措将团好的糌粑和酥油堆叠成塔状,大女儿环木措和丈夫在一旁包着饺子,拉毛扎西做的黄焖羊肉在桌上冒着热气。
“我们的十口之家有蒙古族、藏族、回族、汉族,每次年夜饭都要有对应的民族特色食物。”哇勒玛告诉记者,由于一家人始终相互尊重,几十年来他们从未因民族习惯而发生过冲突。
正午时分,汉族大女婿和藏族二女婿在大门口贴起了对联,望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一向严肃的拉毛扎西忍不住笑了起来,黝黑的面庞泛出红润的喜色。
“村里各民族通婚非常普遍,什么民族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能齐心协力过上好日子。”拉毛扎西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双方父母本就是不同民族,如今这一“家庭传统”又延续了两代。
晚6时,在夕阳落山前,餐桌上已摆满各色食物。点起酥油灯,在佛龛前磕过头后,拉毛扎西将糌粑、奶茶撒在屋内点燃的松柏堆上,通过“煨桑”仪式祈祷来年的幸福与吉祥。
“三嚓啊啰!”“扎西德勒!”“新年快乐!”在不同语言的新年祝福声中,一家人开始享用一年里最丰盛的晚餐。
饭桌上回忆起和丈夫三十余年来的种种经历,哇勒玛在感慨之余更感到幸福:“刚认识他还是个毛头穷小子呢,跟他吃过不少苦,但从没受过委屈,最后还是过上了好日子。”
“家和才能心齐,心齐就能幸福。”拉毛扎西接过妻子的话说道,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如今已拥有100头牛、500余只羊,年收入超过40万元。
话音未落,两个女儿就起身为父母唱起了祝酒歌,在众人的“怂恿”下,拉毛扎西和妻子共同举杯、相视一笑,将满满一碗青稞酒一饮而尽。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