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春光好巧手种福多

2015年02月19日02:47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羊年春光好巧手种福多

  程天赐

  灵羊报喜山河美,紫燕迎春日月新。新春佳节“福”随年至,人们都喜欢在门上贴“福”字,春联写着“春满乾坤福满门”,希望有福气,有福运,打开福门,家家户户“福星高照”、“五福临门”。

  “福”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根植人心。百姓所谓“吉祥”,多指福而言。《字林》说:“祯祥是福”。《广雅》曰:“福是盈。”《说文解字》讲:福是“佑”,远离灾祸;福是“备”,无所不顺的意思。福,包含了人们生活中一切美好愿望和目标:丰衣足食,富贵兴旺,健康平安,和谐美满,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等等。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人们孜孜追求福的奋斗历史。

  “福”如此重要和宝贵,提醒人们要知福、惜福,积福、养福。新春说福,愿大家福至心灵,福慧双修,事业、家庭更加兴旺和美。

  目前查阅到最早对“福”作出具体阐释的是《尚书·洪范》,“五福”包含: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也就是:长寿;富贵;身体健康,心灵安宁;修行美德,仁善宽厚;临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自在地离开人间。一般认为,五福均至,才算幸福美满。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五福中“好德”最重要。具有生性仁善、宽厚宁静的德,才是最好的“福缘”、“福相”。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结果和表现。

  “五福”后来演化为“福禄寿喜财”,更多体现了世俗的价值观。民间年画上常见“天官赐福”,有的地方干脆把天官当作了财神。“福”的天平越来越倾向“禄”和“财”。这说明,对福的理解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文明发展,人们对福的追求,应该回归到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丰富并重。避免过度物欲,盲目攀比,把追求幸福演变成角逐财富和权力的比赛,造成心理和价值观的扭曲。这符合阴阳平衡的道理。

  和谐是福。中国古代哲学认为,阴与阳既对立又互补,无论哪个领域,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或是一个人本身,阴阳和谐便平安吉祥,阴阳失调就会发生天灾人祸。人们应该顺应天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调节阴阳,达到和谐。

  守正养福。“福”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导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见利思义。“义”就是“事之所宜”,不要无视基本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更不可逾越法律的底线。心有敬畏,虚心纳福,向善积福,平和伴福,自律惜福。老子说:“福兮,祸之所伏。”因祸可以得福,因福也可能罹祸。超过了合理的度,不择手段谋求一样东西,结果适得其反,这是辩证法,也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启示。不论你试图用权力的高度接近“福”,用金钱的尺码度量“福”,还是用知识的力量解密“福”,用勤劳的双手缔造“福”,归根结底都要用善良的心灵呼唤“福”。

  感恩知福。世界是联系的,人必须依赖同类或外物才能生存。“知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我们往往“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知道感恩的人,知耻有止,索取有度,知足常乐,奉献为乐,热心公益,善于在日常中发现美好,欣赏美好,回馈美好。

  幸福从来不是单向度的财富叠加,它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人们和谐向上、崇尚美好的一种心理反映。与饥寒者比,温饱就是福;与疾病者比,健康就是福;与流浪者比,有家就是福;与遭遇灾祸的人比,平安就是福;与狭隘忌刻者比,仁爱大度就是福……清代文学家张潮把古人对福的理解归纳为:“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这是很高的境界。今天,对于勤劳致富、追梦前行的人们,又添了时代性的新内涵和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福。

  今年是农历乙未羊年。传统文化中,羊通“祥”,“羊”“阳”谐音,羊是善良、美好、吉祥的化身;羊象征送走严冬,催动生机的阳和之气。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推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全面好转的鼓点声中迎来的羊年新春,和风开画卷,谐律壮神州。“三农”向好,紫燕催耕。祝大家三羊(阳)开泰,五福临门,福田广种,厚德载福,新年万福!

(来源:农民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