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安徽査济古村感受“把根留住”情结

2015年02月18日11:34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游客在安徽査济古村感受“把根留住”情结

  新华网合肥2月18日电(记者蔡敏 朱青)“春节快乐!大家新年都要平安!”在一片祝酒声中,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的査济古村香樟树客栈里,一大桌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家人”和客栈主人查荻一家欢聚一堂,在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皖南古村中过春节。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唐初建村已有1400余年历史的査济村至今尚有140处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春节到来,火红的春联和灯笼与徽派建筑的白墙黑瓦映衬,让这座穿越千年的古村落生机勃发。

  “春节期间粗略统计大约有近1000名游客从全国各地来到査济过节,其中很多是一家人前来的。”查济景区管委会主任曹建农说。

  在査济的春节,游客们和当地的村民一起,亲手做粿(一种皖南特有糯米粉制作的饼)、采摘野菜,当这些和村民自家的土猪肉、河鱼、自酿的米酒、土灶烧出的锅巴饭一起摆上桌,徽州的传统年俗就呈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

  査济古村的龙灯也舞动了上千年。每年除夕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长达30米,需要5、60人才能舞动起来的龙灯,会在喧闹的锣鼓声和鞭炮声中,穿过古石桥,经过祠堂和庙宇,让这个小山村热闹起来。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人喜欢到像査济一样的古村落感受传统民俗。而査济没有像许多古村落一样,为发展旅游而大规模商业化。

  “査济村成立了査氏宗亲会和保护协会,村民们有保护家园的意识,也就有了自觉保护査济古建筑的动力。”曹建农说,当地村民成立的保护协会与管委会一起,形成了政府主导、民众支持的立体式保护。

  “我们把査济村的旅游收入全部还于百姓,让村民得实惠,补贴大家修缮自己家的古民居,为大家购买医保、改善水系等等。”曹建农说。

  查济管委会副主任查从俭作为当地人,对査济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的保护传承更为看重:“当地传统的目连戏、匠作仪式和口诀等都在恢复之中。除了古建筑的形,我们还积极在保护古村落的神。”

  对游人来说,査济让他们寻找到了原生态的味道,而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春节的传统没有变。

  已经68岁的王兆兰老人坐在自家有着500余年历史的宅院中,满足的看着小孙子在“四水归堂”风格的庭院里嬉戏。老人自愿开放自家的宅院给游人参观,自己和儿子的古玩生意也由于査济的蜚声海内外而收入颇丰。

  “如今管委会不但给全村人交医保,而且帮助抢救村里修不起的元、明清时期的老房子,村里的旅游才变得越来越好。”王兆兰说。

  “老祖宗的文化遗产不能丢掉,要让后辈的人都能看见。”王兆兰老人的话代表了査济村民世代传承的观念。对来査济度过春节的普通人看来,他们在査济不但感受到了传统的春节,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把根留住”的情结。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