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大石山区返乡瑶族农民工的新年憧憬

2015年02月16日16:49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大石山区返乡瑶族农民工的新年憧憬

  (行进中国·新春走基层)

  娶新娘 建新房 共团圆——大石山区返乡瑶族农民工的新年憧憬

  新华网南宁2月16日电(记者刘伟、夏军)在我国西南大石山贫困地区,越来越多瑶族农民走出深山到东部沿海务工。羊年春节前夕,新华社记者翻山越岭来到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探访居住在深沟山弄中的瑶族兄弟。一些返乡农民工展望了各自的新年憧憬与期盼。

  位于广西西部的大化县属滇黔桂石漠化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当地群山林立,自然条件恶劣,一些瑶族群众分散居住在山弄间。大化镇达悟村村民韦干尤从昆明打工返乡。“进出老家至今都是石山小路,更别提通车了,往返一次要爬山3个小时左右,没走过山路的人花的时间还要翻倍。谈了几个女朋友都嫌家太偏、太穷,一段段感情因此‘告吹’。”36岁的韦干尤成了大石山里“剩男”。

  岁末年初,党和政府大力开展精准扶贫,推进异地扶贫搬迁工程。韦干尤不但搬出大山,还搬进了县城,住进了政府补贴提供的安置小区。记者在他家宽敞的新房看到,地面铺着瓷砖,客厅置有液晶电视、实木沙发和水晶小吊灯,厨房有崭新的橱柜、电冰箱和转盘餐桌,现代化气息十足。韦干尤笑着说,这次春节他将新交往的女朋友带回来,与前几个女友不同的是,她明确表示“不走了”。

  有人盼望娶新娘,有人憧憬建新房。记者来到雅龙乡尤齐村弄仇屯,瑶族兄弟卢志军刚从广东建筑工地返乡。他的新年愿望是在村里盖砖混结构的新房。他家木瓦结构的房子四面漏风,一层半的房子用木板搭建而起,没有窗户,零星的光线从一两块透明的瓦片照下,白天也需开灯照明。上面一层住人,室内摆着两张床,在不远的地面上直接架锅生火做饭炒菜。下面的半层饲养猪、鸡,家畜的味道不时透过木板缝飘上来。

  卢志军说,每逢农闲时他外出务工,种玉米、收玉米时再回家,新年最期盼能改善住宿条件,盖上钢筋混凝土的砖瓦房。房子建好后的期望是,再攒钱买一辆微型面包车,出行就方便了。

  和中西部很多地方农村一样,劳务输出一直是当地瑶族群众重要经济来源。许多农民工最牵挂的是留在家里学习、生活的孩子。35岁的班高银刚从广东揭阳返乡,他在一家生产电缆的工厂务工。儿子留在古河镇老家读小学。班高银说,他们收入不高,外面生活成本高,没有能力把孩子接到身边上学,期盼有一天能够将孩子带在身边读书,全家人生活在一起。

  这些返乡瑶族兄弟表示,无论新年的愿望能否实现,他们相信通过勤劳的双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