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危险路段的偶然与必然

2015年02月12日12:51  来源:钱江晚报
 
原标题:十大危险路段的偶然与必然

  2014年中国十大危险路段昨天公布。公安部交管局提供的这份数据表明,全国10个路段、共153公里之内,去年共发生交通事故1203起,造成451人死亡,平均每公里死亡3人。

  排名第一的是“国道102线天津河北交界80公里至90公里路段”,去年死亡149人。国道102线这段,平均不到两天半时间送一条人命。十大危险路段,其实就是十段亡命之路,是道路交通的鬼门关。这么多车在这儿出事,这么多生命在这儿消逝,表明这些路段的安全问题已经不是偶然的,它一方面反映的是驾驶人员的麻痹,另一方面反映的是交通管理的麻木,并且,表明这些路段的交通设置和管理,已经到了相当落后的地步了。

  要说道路交通的复杂性,2014年的十大危险路段,哪一段都比不上川藏公路,也比不上贵州晴隆的“24道弯”,但中国最危险的路段,未必是事故最多的地段,这说明交通设置的落后、交通管理的麻木,远比驾驶人员的麻痹来得更可怕。

  按照简单的归纳法,其实不难发现,用一个个血淋淋的生命堆积起来的十大危险路段,之所以险情不断,成为道路交通的“百慕大”,人为的因素往往大于自然环境条件的因素。即便属于司机的麻痹原因,也有人为的规律可循。为什么麻痹的现象总在这么几处出现?为什么明明知道这里是鬼门关,人们还是眼睁睁看着一个个生命继续在这里消逝?这些看似偶然的现象,又有多少属于必然的关系?等等。

  十大危险路段,国道占了4处,并且是死亡人数排在最前面的4处。高速公路占了5处,省道只有一处。如果将死亡人数位居第一的国道102线这段公路摊开来,这么一段短短的公路上,149条生命完全是个尸横遍野的触目惊心景象。然而为什么生命堆积得这么高,在公众的眼里依然还只是一个数字?这个数字的止损,究竟是靠这组数字的警示作用来唤醒司机的安全意识,还是靠交通设施的建设、交通安全的管理与组织机构来寻求科学严格的改观?遗憾的是,这些问题,都没在发布的公告中得出答案。

  有规律的危险路段,在规律呈现之初就扑上去止损,就完全可以避免死亡人数的节节攀升。这是相关部门应有的责任。

  事实上中国的道路交通设计与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雪球般滚动增长的运输流量需求。而大货车不堪成本之累的疯狂“三超”,更使许多路段布满着道路“杀手”。如果交通安全的设施、组织再跟不上,再是看上去平安无事的公路,都会布满吃人的陷阱。

  中国尽最大可能消除人为死亡地带的出路在于,把取之于民的“买路钱”,加大投入到为民护命的基本建设中来,把敲给民众的警钟更多地敲给包括自己在内的相关职能部门听。(评论员 刘雪松)

(来源:钱江晚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